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实施七大行动
打造“奔跑的湖州文艺”龙头品牌

  市文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市文联深入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和省、市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文化湖州建设12项工程,全面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奔跑的湖州文艺”龙头品牌,为加快新时代文化湖州建设迭代深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驱力,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作出新贡献。

  1.实施红色引领艺心行动,着力提升团结奋进新共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文联党的建设。通过各层级、各形式的学习,推动文联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肩负起“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工作自觉。开展“喜迎二十大 同唱共富曲”主题实践活动,办好全市文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举办市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扎实推进市文联机关党建“铸魂、强基、暖心、创优、清风”五项工程,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发挥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持之以恒推进我市文艺界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2.实施光耀湖州文化行动,着力展现守正创新新担当。扛起新时代文化湖州建设的担当,重新审视湖州历史文化的价值,围绕挖掘活化、守正创新,打好湖州文化名人品牌。致力“书画湖州”弘扬工程,举办“人生只合住湖州”西泠印社湖州籍社员主题创作展及巡展、“赵孟頫奖”书法篆刻展等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浙江书学集成》“区域书迹编·湖州卷”编撰工作。整合“书法进校园”活动,形成项目机制,建立“蒲公英”书法普及志愿者队伍,推动中小学书画艺术教育普及。参与举办第十一届湖笔文化节,着手筹备“赵孟頫杯”全国书法美术大赛、赵孟頫诞辰770周年艺术展、“吴昌硕国际艺术奖”大赛等重大活动,擦亮湖州书画圣地名片。围绕提升层次、多级宣传、扩大影响,重点办好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系列活动、“共富共美看湖州”全省摄影展暨“艺江南——第三届长三角摄影艺术周”等全国、全省性品牌活动。参与举办第十届南太湖艺术节,举行“书画湖州·青卞吐秀”湖州书画院成立40周年专题展。加强对丝瓷笔茶等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现代表达,举办“悦读越美·湖城诗享荟”咏诵湖州系列活动。聚焦“宋韵湖州”,举办“宋韵·湖州印象”主题篆刻创作邀请展,更好展示湖州宋韵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3.实施精品创作攀峰行动,着力激发文艺原创新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重点组织好今年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荐申报工作,同时紧扣党的二十大、“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规划一批重大主题创作项目。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设全国性文艺赛事、奖项。提高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全周期文艺精品服务机制,召开文艺精品创作联席会议,修订现行《湖州市文联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实施办法》,加大精品创作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扶持奖励,推进各艺术门类创作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反映新时代新征程,有辨识度、传播度、美誉度的原创精品力作。瞄准国家级、省级文艺扶持项目和重大文艺赛事奖项,对重大题材、重点项目、重要作者实行资源倾斜、力量倾斜、政策倾斜,全力冲刺、创新成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湖州文艺评论工作,加快组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文艺评论家参与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推介本地原创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4.实施文艺惠民扩面行动,着力加强品质文化新供给。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坚持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相结合,坚持各方协同联动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实施“文艺惠民”工程。完善“到人民中去,到实践中去”——湖州市文艺界“三服务·强四力”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举办各类艺术培训、展览,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艺术产品供给。助力打造“文化星期天”城市文化总品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乡村“复兴少年宫”、农村文化礼堂等载体和阵地,广泛开展“文艺送万家 文明助共富”文艺志愿服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万”工程、“百千万”放歌新时代主题活动、南太湖田园诗会、“唱响共富曲”送文艺进农村文化礼堂巡演、“漫步长岛·与艺术家相约”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更多高品质文艺服务送到基层,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5.实施艺术乡建全域行动,着力拓展文艺赋能新路径。打造有鲜明辨识度的湖州文艺新标识、新品牌,扎实推进全市“艺术乡建”工作。制定出台全市“艺术乡建”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协同机制,推动“艺术乡建”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转型升级,打响“文艺行走绿水青山”乡建品牌。探索建立“文艺村长”制,开展驻村服务,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引导各区县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总结推广好现有的德清县“艺术村落综合体”、长兴县“文艺志愿服务营”和安吉县“艺术乡村联盟”等模式,培育一批有辨识度、独特性的湖州样本,完善提升作家村、编剧村、综合艺术村、音乐村等艺术乡建名片,建立落实运营、保障、宣传、培训系列工作机制。举办“花开五四”——首届莫干山全国青年空间艺术创意大展、“富美画溪·南部新城”长兴画溪全国摄影作品展、“乡村振兴·浙里昌硕”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迎亚运 助共富”——湖州“浙江书法村(社区)”作品联展(巡展)、“乐来乐好”乡村采风原创作品音乐会等活动,积极争创浙江书法村(社区)、浙江省摄影之乡、省级“民间文艺之乡”。

  6.实施文艺铁军锻造行动,着力积蓄繁荣发展新动能。紧扣“做人的工作”根本任务,借助我市人才扶持政策与省文联、省作协各类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培育推引”并举,扎实推进各层次文艺人才培养,促进文艺人才队伍增量提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赛事,培育新人、推优名家、打响作品。支持各艺术门类开展全市性文艺赛事,加强文艺新秀的挖掘和青年英才的培养,打造青蓝相继的文艺队伍。办好市作协骨干会员鲁迅文学院培训班和“西塞山文学工作坊”、第四期浙江省“南太湖”影像工作坊等文艺骨干培训活动;持续推进南太湖文艺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举办“新峰人才”群体展。积极推荐本土优秀文艺人才申报省“五个一批”文艺人才孵化项目,以多种形式加大对本土艺术家的宣传推介。大力支持名家工作坊、艺术工作室打造,鼓励引导优秀艺术作品参展参赛。支持各创新团队开展采风创作、成果展示活动。以省文联“百名文化大家引育工程”为契机,建立湖州籍文艺名家数据库。

  7.实施“奔跑的湖州文艺”行动,着力开创文联工作新格局。主动对标文化湖州新要求,强化品牌意识,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能力,打响“奔跑的湖州文艺”龙头品牌,带动全市逐步打造文艺品牌集群,形成品牌效应。加强各级文联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敢想敢干的意识,打造敢拼敢闯的作风,努力成为讲政治、懂业务、会联络、善总结的“多面手”,为湖州文艺争先晋位破难题、想新招,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强化“全市文联一盘棋”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打好组合拳,在联合、联动、联通上做深做细做实,构建群策群力、上下联动、横向协同、优势互补的文联“共同体”新格局。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全市文联系统“比、看、赛”学习交流机制,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氛围。延伸拓展组织网络,推进成立一批乡镇文联。加强各级文艺家协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启动市直属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进一步提升协会的组织引导力、协调服务力和行业影响力。完善和优化“湖州文艺之家”功能配置,争取实现市、区县“文艺之家”全覆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思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财经
   第08版:时评
全力实施七大行动 打造“奔跑的湖州文艺”龙头品牌
做好新形势下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