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窗前竹

  ○ 范中超

  多雨的日子里,喜欢坐在桌旁,静静地望着窗外那丛竹。它们不时随风而舞,仿佛正接受着小雨的洗礼;恰犹如挂在窗前的,一幅浑然天成的风光画:“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经过一春的孕育,勃发,又夏日的万物生长,秋后的它们愈加青翠。看它们每一片纤细的叶子,无不透露着几分神韵:“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古人云:“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不曾想,在这样一个多雨的时节,再次看着窗外那丛竹,从十几年前的相遇,到如今的相伴、相知……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感,不仅油然而生。

  在众多的草木中,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向来都是人们心中所推崇的植物之一。千百年来,它们是众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人格境界,被赋予更多的人性化,是清新高雅、超凡脱俗的代名词。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乃是对竹品格的高度评价。说到古人对竹的喜爱,不由想起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一生喜欢画竹,用他的话说:“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而说到郑板桥,便不由地想起那首经典之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总在危难之际,给人启迪:不论遇到任何的困难,不要轻易低头,都需要像岩竹一样,坚持着梦想,勇往直前!

  回望曾经的岁月里,对于竹子的认识,最初多存在于诗词、书画或一些影视镜头里。年少生活在北方乡村,见惯了落叶乔木,对于竹子,却从未亲身见过,更不要说“不可居无竹”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还一直认为,竹子只属于深山,属于那些文人雅士。直到工作在县城,有一天漫步于西支河畔,在那里见到成片的竹。想必是刚从外地移植过来的,尽管少了几分伟岸,叶子也不怎么绿,但还是让人有点欣喜若狂。毕竟这是在北方的家乡,在众人纷至沓来的河畔,第一次见到竹君,它走进了凡尘里,走进了百姓的生活圈。

  后来,寻梦于湖城。漫步于公园,或街巷,竹子便常常出现在视线中。一簇簇,一丛丛,哪怕是几竿修竹,每次看到它们,内心总会油然涌起一种很特别的感受。曾经为了进一步走进竹的世界,特意坐车去了安吉竹博园。绿竹通幽径,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漫步于竹海中,赏竹翠、闻竹香、听竹语、观竹浪……一时间让自己多了几份清新与洒脱。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竹相伴,小憩于竹林深处,远离了都市的喧嚣,那淡淡的竹香,又怎能不会让你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呢?

  不由得想起多年前,在住进小区的第一天,竟发现自家窗前,也有一丛竹。从此,大家便成了友邻。不论冬夏,每每看到窗外的那一抹翠绿,“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尽管它们总沉默无语,可彼此的相望,却又恰似无声胜有声。它们美化着家园,却也在悄然间抚慰着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金融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窗前竹
永远的彩霞
皖南道中秋色美(国画)
毛脚蟹腾云
诗二首
紫藤芊芊拂花树
时间在这里等候
今夜,我是一个句子
空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