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点带面构建“135应急救援圈”

我市打造社区应急体系改革样板

  记者  邵丹红

  本报讯  吴兴区飞英街道余家漾社区近日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应急避险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我们通过组建一支30人的社区应急突击队,全力构建现代社区‘135应急救援圈’。”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静华介绍,做到1分钟响应,3分钟到达,5分钟内处置,是他们有效开展各类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准则。

  余家漾社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只是我市社区应急体系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将吴兴区确定为该项工作的试点单位,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向网格延伸,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机制体制、装备保障等方面着手,补齐应急管理短板,夯实基层基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为有效提高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我市在社区建设“应急指挥室”,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明确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健全高效处置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同时,将防汛防台村(社区)责任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纳入社区应急联动成员和第一应急响应人,解决紧急信息预警、传导“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仅如此,带有吴兴特色的社区应急数字应用也让人眼前一亮。织里镇云村社区应急指挥室的工作人员日前通过安全驾驶舱管理平台,实时联动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处置了一起火灾事故。

  “今年以来,我们落实战略和应急物资在线、防汛防台在线等特色应急数字化工具全面延伸至社区层级,社区数智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市应急管理局介绍,如吴兴区工业型社区全面应用“智慧安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有效保证了社区层级安全风险隐患问题发现、任务流转、分级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全链条管控模式精准实施;社区重点场所单位基本实现“智慧烟感”和“智慧用电”系统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社区事故精准预警水平。

  据悉,到2022年底,我市将实现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向城乡社区延伸贯通,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组组建率、负责社区应急管理日常工作的应急管理员配备率、及以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体的社区应急突击队组建率3个100%,基本建成“平时组团服务、群防群治,战时快响集结、组团作战”的社区防救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图说
   第06版:法治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副刊
“警务微网格”探索警源治理新路
磋商会以法治护航桑基鱼塘
以点带面构建“135应急救援圈”
“警物联治”多元助力社区管理
传承红色力量
女子深夜掉进枯井被救脱险
一房东不整改消防隐患被拘
延伸司法职能 共治网络生态
基层应急演练
社区矫正对象经济困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