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虹
在长兴县小浦镇潘礼南村龙王岕自然村里,有一位耄耋老人,他数十年如一日,陪伴着精神残疾的儿子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始终不离不弃。
50多年前,孟淦清和吴爱玉相识相爱,诞下一子。可是世事无常,他们的孩子吴小新被查出患有四级精神残疾,这一突然的变故,让这个家庭坠入了深渊。
孟淦清是一个老实忠厚的农民,简朴节约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孟淦清的爱人吴爱玉是一名教师,平常空闲时间不是很多,所以那时候的孟淦清就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
孟淦清时常用布袋把孩子绑在自己的后背上,背着儿子在田里干活。他的信念特别简单,“我的儿子我来抚养,不管将来发生了什么,直到我不能再动的时候。”吴小新就这样被父亲留在了身边,自此跟父亲形影不离,父亲在哪里他就到哪里。
吴小新童年的时候因为精神问题,无法跟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同龄的小伙伴嫌弃他傻,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耍。吴小新逐渐讨厌去学校,把自己关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孟淦清和吴爱玉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吴小新补课。
就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两人一直细心呵护,尽自己的力量照顾儿子,并且两人约定,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儿子。可能是两人对孩子的爱让患有精神残疾的吴小新明白了,成年后的吴小新可以说是十分懂事。虽然日常表现得不算聪明,但是农活干得十分认真、专注。渐渐地,他们这个小家庭也慢慢回到了正轨,日子也逐渐幸福起来。
就当他们以为这种简单幸福的生活会陪伴一生的时候,不幸又再一次降临。十年前的平常一天,吴爱玉和往常一样出门买菜,可是出门很久回来发现两手空空,想不起自己出门要干什么。而这种情况,在那之后时常发生,后来孟淦清陪吴爱玉去医院检查,当时67岁的吴爱玉被检查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
自那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加重,吴爱玉逐渐开始忘记自己是谁,也忘记了其他人,现在也只认识孟淦清一人,平时只称呼孟淦清为“哥哥”,当吴爱玉有什么要求,或者哪里不舒服,就会大喊“哥哥”。
这时候的孟淦清不管在干什么都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过来照顾吴爱玉。现在的吴爱玉不能再单独外出,但是孟淦清却从未想过限制老伴的出行,宁愿自己多操心,也不能让老伴失去自由,时常带着老伴和儿子在村间小道上散步。
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伴和儿子,年过七旬的孟淦清慢慢放下了自己手上的农活,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出入在厨房和卧室,打理着他们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
孟淦清时常对人说:“我现在老了嘛,就啥都不想了,只要能把他们二人生活照顾好,我就很开心、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