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彰显组织优势 扛起吴兴担当

——2022年吴兴区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吴兴区组织系统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奋力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努力为加快建设新时期美好吴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回顾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振奋人心的是,开展“奔跑赶超”积分制考核,实现“人人有分数、个个有排名”,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现代社区建设等工作4次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调研肯定,“强村富民指数”应用场景在全省数字化成果展和全市数改例会上亮相展示,“银龄智库”数字化改革项目入选《2022年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省揭榜挂帅数字化改革项目“双建”驾驶舱开发工作获得省直机关工委书面表扬。

  鼓舞人心的是,市区一体打造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相关项目入选人社部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重点类项目(全省仅2个),按需定制“柔性引才”“刚性用才”“政策留才”模式,全年引进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19人,启明计划、火炬计划、长江学者均居全市第一,首次实现大满贯。“七张问题清单”管控力量化指数排名持续保持省市前列,省级示范案例实现“零”的突破,11个案例先后入选省市级示范榜。

  凝聚人心的是,承办全省机关党组织系统联动“破百难、助共富”现场会,共富联盟经验做法在会上作交流,打造“红色物业”升级版,创新推行“国企型”“强村型”“公益型”三种物业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构建“8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优社六法”,新提升党群服务中心36个、新增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平均达1100平方米,推动33个“家园支部”与老旧小区联系结对,被省委老干部局确定为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单位,赢得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感动人心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响应大战大考,全力投身“三聚三保三落实”,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功打赢保卫战和攻坚战。在疫情防控新阶段,222个村社党组织依托网格组建698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开展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等服务3.8万次。 

  聚焦树导向强保障

  在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中发挥组织优势

  党旗所指,冲锋所向。一年来,全区组织系统聚焦党的二十大,扎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凝心铸魂、担当实干、奔跑赶超。

  ——聚焦二十大激扬奋进力量。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作用,运用数字化、融媒体手段,持续营造喜迎二十大、期盼二十大、献礼二十大的浓厚氛围。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盯牢基层党组织这个重要主体,有序推进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主题党日、小组讨论、基层调研、岗位比拼、服务群众“七个全覆盖”,确保党员干部学思践悟率达到100%。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区委党校各类班次必学内容,创新梯次推进、学讲结合、整体跃升的培训模式,有序推进领导干部、村社干部、党员全体轮训,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042人次,56名党员干部在“先学深、再讲透”活动中走上宣讲台。

  ——联动防疫情助力稳进提质。统筹推进大战大考,对222个村社、75家重点企业、158个快递企业及其站点网点进行分类定级、组团包联,合力实现“无疫村社”创建率100%,获评全省疫情防控执行力指数评价优秀乡镇(街道)3个,市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个人19个。加强疫情防控突发应急处置,健全疫情防控人员保障机制,实现干部资源向抗疫战场快速集结到位,以基层治理网格为基本单元,组建村社暖心服务小分队698支,累计选派干部参与核酸检测、隔离转运、卡点执勤等工作7.9万余人次,有力保障经济稳进提质。

  ——开展比看晒推动奔跑赶超。抓实季度晾晒比拼,聚焦“六大行动”等重点任务,通过项目比看、指标晾晒、班子排名,激励干部“跑起来”,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重大改革事项落地17项。抓实“七张问题清单”,在全市率先构建镇街部门问题质效管控机制,切实发挥“抓整改、促发展”作用,推动解决耕地“非粮化”、工地扬尘、旅游新业态安全隐患等重难热点问题147个,省级示范案例实现“零”的突破。抓实“强保障”机制,统筹实施组织资源保障、实干争先比拼、正向激励关爱、作风状态提升“四大行动”,选派3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赴重点领域一线攻坚,开展选商引才“揭榜挂帅”活动,21名干部主动揭榜5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

  聚焦想干事能干事

  在积分管理精准选用中锻造铁军队伍

  迈进新征程,干部是关键。一年来,全区组织系统树牢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持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打造实干担当的新时代吴兴铁军。

  ——聚焦机制变革强队伍。开展换届“回头看”暨干部队伍专题调研,深入分析领导班子运行及干部表现,针对性开展人事调配。变革重要岗位选配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将副科级国企副职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长“提级管理”列入部管干部,加强统筹选配管理,完成14名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长选配任命。抓好换届后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统筹开展镇街团委书记、妇联主席综合比选和中层干部制度化交流,择优选拔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群团岗位交流任职,着力推动40名左右干部有序流动,实现镇街30岁以下中层干部缺配“清零”。

  ——突出资源集成激动能。集成编制职数,探索建立编制职数质效评估、机构和股级职数适度分离等机制,建立编制职数“周转池”,招录“周转池”干部专项保障招商引资、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集成教育平台,深化“青苗论坛”品牌,借力市委党校举办主体班次12期,整合部门力量开办“青苗论坛”10期,培训干部8300余人次。集成历练实践渠道,选派年轻干部上挂中央部委或省厅,5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区委巡察、选商引才、接访维稳、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以一线跟踪考察提升历练实效。

  ——坚持严管厚爱促争先。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聚焦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问题整改中履职不力、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等问题,通过集体约谈、组织处理等方式,倒逼干部作风转变。实施干部关爱激励工程,推出关心关爱系列举措,对90个集体和480名个人予以行政奖励,实施《加强机关干部健康管理若干意见》,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休养全覆盖。大力开展先进典型推荐选树工作,去年以来16名干部获评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聚焦聚合力促共富

  在形态变革模式创新中夯实基层基础

  组织有力量,发展有保障。一年来,全区组织系统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深化“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推动组织变革重塑。扎实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针对城市小区、城市商圈、农业村、工业园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等不同类型,科学调整划分网格698个,新增社工223名,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开展“50人以上有党员企业覆盖攻坚”行动,在专精特新、规上企业中新建党支部16个,在小微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中组建联合党支部11个,实现“有形+有效”覆盖。

  ——建强基层骨干力量。打造“浙北雄鹰”战队,常态化开展村社书记揭榜挂帅、擂台比拼,累计开展擂台比拼3次,评定年度“头雁贡献奖”17名,湖东街道东柿社区书记钱红在全市擂台赛上获得第一。推进村聘干部规范清理,选培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47名,为村社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活水源泉。承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省级试点,建立“四新清单”,构建“三位一体”暖新服务矩阵,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完善红领党务工作者“双强六星”评价机制,构建“动态管理+红领补贴”闭环管理,79名党务红领工作者在清单量化模式下履职尽责。

  ——深化先锋示范工程。大抓示范党建,高标准打造滨湖溇港、丝路寻源、山水妙境3条党建示范带。深化行业系统党建,推行“一系统一载体、一单位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形成党建集群10个。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分设快递物流行业党委,组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健全新就业群体“1+2+N”党群服务体系,为新就业群体协调解决子女就学、劳资纠纷等问题417件,优社六法、局长驻点、先锋速递等做法入选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居全市第一。

  ——引领村社共富发展。依托“党群创富班车”“吴上兴鲜”等品牌载体,积极推动全域党建联建赋能共富发展,高质量打造庙港人螃蟹、莫家栅粉丝、泉益柳编等“共富工坊”“共富驿站”89个,累计提供共富岗位5000余个,吸纳低收入劳动力304人。组建区级强村富民发展集团,设立发展扶持基金5000万元,推出首批共富项目21个。深化“红色金融”,选派“红色金融指导员”14名,结对“银村”“银企”67个,提供“红信贷”授信5亿元。

  聚焦引得进留得住

  在产才融合全链管理中建设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年来,全区组织系统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全面提升创业吸引力和人才竞争力。

  ——打好产业引才攻坚战。深化产业链引才,围绕主导产业,举办物装、美妆、童装三大行业赛,引进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24个。狠抓省级以上人才到岗,组建到岗服务专班,重点解决签证、交通、疫情防控等难题,推进省级及以上人才到岗22人次,居全市第二。积极抢占高校毕业生“云市场”,开展各类云聘、直播带岗活动45场,引进青年大学生约1.3万人、青年博士50余人。出台“人才官”遴选办法,引导企业人力资源官主动参与引才工作,激发用人单位引才“内驱力”。

  ——打好初创平台提升战。推进创业平台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留创园和人才集团创新创业园,市区一体办好留创大赛,新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1人,省级及以上人才创业项目11个。推进创新平台主体突破,全力推进太湖实验室提档升级,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引进院士人才3名,孵化产业化项目17个。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研究院平台,开展“自驱型”研发创新,推动久立金属材料研究院二期建设及栋梁新材研究院转型升级。

  ——打好服务生态筑优战。高规格举办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发布科技“创十条”,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首发“才聚基层”共富班车吴兴直通车,推进1000余名人才下沉一线、有序流动。迭代升级“人才项目汇”,“一企一策”扶持人才企业147家,其中宝鸿新材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该场景作为“浙里人才之家”子应用全省推广。建立“人才恳谈会”机制,已举办9期,搜集问题80项,问题办结率达100%,有效提升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深化之年,是新青年城市建设的破题之年,全区组织系统将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坚决扛起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组工担当,奋力开辟新时期美好吴兴建设的新局面,切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吴兴力量。

  文/李则名

  本版图片由吴兴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2年吴兴区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彰显组织优势 扛起吴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