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吉丽 通讯员 宋樑
本报讯 “我中标了!”“老张,恭喜啦!”……近日,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村委会便民大厅内,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当天红庙村对村级小微工程进行了现场开标仪式,村民张宏清通过村数字监督平台电脑程序随机抽取成功中标。
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村委会大厅的一道特殊风景。据该村村监会主任卢敏介绍,自2021年起,该村统一对2万元至10万元的村级小微工程实行网上招投标,意向单位可在村微信公众号上查看相关招投标公告并自主报名,经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审核资质后,再通过村数字监督平台随机抽取确认中标单位。“小微工程从发布招标公告到意向报名,再到产生结果,均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全程公开透明且方便快捷,有效避免了人情关系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村级小微工程的规范程度。”卢敏说。
数字化的灵活运用,成为红庙村打造清廉乡村的点睛之笔。自2020年实施“互联网+监督”清廉乡村建设项目以来,该村已建成一个村级数字监督平台,平台设置了“三务”公开、工程招投标、民主理财、资产资源等监督工作子栏目,形成了集数据接入、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监督一张图,实现了村域范围内人、事、物、财的实时智能化监管。
“历经两年多的摸索,我们已经尝到了‘互联网+监督’模式带来的甜头。”卢敏告诉记者,目前,村里通过网上系统累计招投标村级小微工程14个,涉及金额65万元。依托数字监督平台推进的数字用电项目也已投入使用,在实现智能结算的同时避免了用电浪费、缺乏监管等问题,每年可为村集体节省支出10万元。此外,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村微信公众号累计访问量超过500人次。
梅溪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巩固“互联网+监督”成果,做深做实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对红庙村部分成熟的做法,将逐步向其它村推广。同时,不断推动数字化监督向纵深发展,紧扣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以实际监督需求和民众期盼为导向,探索开发新的数字化监管项目,确保数字化监督不留死角,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清廉乡村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