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各条战线上,国资国企以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昂扬姿态,齐心协力掀起高质量发展的新热潮:
在西塞科学谷,实验设施设备有序进场,安装调试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国内外“最强大脑”纷至沓来,演绎高歌猛进的新春序曲;
在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工程现场,机器声渐次响起,车流、物流、人流川流不息,弹奏复工复产的进行曲;
在市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交易区里产品琳琅满目,伴着此起彼伏的询价声,唱响幸福生活的最强音;
……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2022年,市国资委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融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压茬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数据见证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3864.31亿元、同比增长22.04%,营业收入825.58亿元、同比增长13.98%。市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地市国资前列。
击鼓催征,春潮涌动;千帆竞渡,奋楫者先。2023年,市国资委将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专项攻坚行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在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转型升级 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
今年1月6日,湖州市内环(北线)快速路全线通车。至此,一条全长近9.7公里、双向十二车道的簇新交通要线,将湖城东西紧紧连接在了一起。从七里亭路出发,一路驱车沿内环(北线)快速路主车道由西向东穿越繁华都市,不到15分钟就能“饮马”东部新城。
这是国资国企推进项目建设的缩影。作为基建投资运营和民生保障主力军,2022年,国资国企实施重点项目超120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清亲好水”“电桩下乡”“创业互助”入选市“共富班车”。
去年4月,市国资委印发《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管理办法(试行)》,指导企业科学制定主业目录,市城市集团确定开发建设、城市运营为核心主业,市交通集团确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交通运输经营及关联产业为核心主业,市产业集团确定金融投资产业和科技智造产业为核心主业,各集团分别确定1至2个培育主业。
深化整合重组。围绕打造一批规模实力强、运行质量优的产业公司,加快集团间和集团内部同质同类业务专业化整合。成立市两山生态资源运营有限公司、市数字集团、市健康集团和长三角(湖州)招商引才公司,加快市文化旅游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组建。
数字赋能 国资监管效能不断增强
登录“智慧国资”,进入“企业信息管理”界面,找到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动动手指,市国资委工作人员就完成了市属国企的相关信息收集,花费时间不超过2分钟。
从1天到2分钟,速度和效率的双提升,得益于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去年4月,市国资委正式上线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成功将系统接入市本级国有企业及区县国资办。
数字赋能,监管更智慧。
我市还升级市产权交易统一平台,开展国资交易数字化平台整合提升,实现市、区县进场交易全覆盖。建成市绿色采购服务平台,构建国企交易卖出和买入“双监管通道”。狠抓市属国企大额资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与省国资委实现系统通、网络通和数据通。
针对国企投资,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指导督促企业强化投资行为的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程全面监管。
改革创新 国有企业机制更富活力
去年底,我市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布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市国资委始终把混改作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制定国企混改年度方案,完成混改企业16家。制定《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暂行办法》,开展第一批差异化管控和中长期激励试点企业跟踪评价,制定第二批混改企业试点方案,防止“只混不管、失控失管”。
去年7月13日,湖州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实现湖州国企上市零的突破。
企业上市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我市建立国企上市后备资源库,指导11家优质后备企业立足发展优势,瞄准上市目标制定方案。稳步推进国企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并购上市公司工作。
明确主攻方向,聚焦重点难点,湖州坚定不移推进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健全。制定国企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案和操作细则,市属38家子企业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印发《市属国企副职负责人薪酬分配系数管理指导意见》,建立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副职负责人考核评价体系。
——科技创新步伐显著加快。建立国企科技创新会商机制,发挥西塞科学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策源等功能,打造“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推进安达汽配省级科改行动试点。
强根固魂 国企党建质量稳步提升
在山村,“亲清直通车”开展了“接地气”的公益宣传,送上零距离暖心服务,让城市供水服务向山区“最后一纳米”延伸,助山区人民踏踏实实“喝好水”;
在社区,“红色管家”构建“一三十”工作法,制定十大居民守则,打开社区共驻共享、共建共治的全新局面;
在景区景点,安吉推出43条“红色风景线”,通过线上推广平台+红色教育宣讲团+红色旅游志愿队,将“绿水青山”孕育出的文旅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
一面面红色旗帜,飘扬在各条战线,映衬着国企党员“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的精神风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强根固魂”,我市从严从实抓好国企党建工作,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8090”国资国企青年宣讲团等载体建设,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宣贯”微党课大赛等活动。
——强化组织变革。指导区县完成国企党建统一归口管理。组建产业、区域、板块等各类党建联建100余个,“唱响湖州”做法入选全国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注重清廉建设。开展国企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专项行动,深化清廉品牌建设,5家单位入选市清廉建设基层成绩突出单位。
市城市集团 交出城市建设与经营高分答卷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度”,还需要“温度”。“高度”彰显硬核能级,“温度”展现宜居品质。
去年,市城市集团保持发展定力、强化战斗姿态,紧紧围绕建设“六个新湖州”的奋斗目标,以突破性抓手和确定性工作应对挑战、担当作为,奋力交出了践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高分答卷,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了国企先锋力量。
时间为轴,见证了城市集团这一年铿锵前行的步伐:
7月,南太湖CBD取得LEED CS等四项国际级绿建认证,主地标塔楼筏板2.6万立方大体积浇筑创湖州市“最大体积、最厚底板、最快浇筑”纪录;
7月,下属湖州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全市首家自主培育的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湖州市属国企上市“零”的突破;
9月,市北及仁北片区126万平方米、7267套房票房全部按期竣工;
12月,湖州市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正式开业;
……
数据为证,记录一年来的拼搏与奋进:
年度总投资额超300亿元,其中完成建设项目投资212.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4.4亿元(其中上缴税金14.4亿元),资产总额达1300亿元,顺利达成年度发展目标。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年,城市集团人已意气风发,走在新的赶考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不懈奋斗书写着不负时代的发展答卷。
市交通集团 奋力建设区域型枢纽城市
9月22日,湖杭铁路实现通车运营,一条汇集南京、杭州、上海、合肥四个方向的十字型高铁网正在形成;
9月30日,104国道长兴李家巷至湖州施家桥段通车,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促进吴兴区、长兴县和南太湖新区的互联互通;
11月2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先行段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提升长三角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完善环太湖轨道交通网;
……
一条条通衢大路,构筑起湖州路网主骨架,见证梦想成真的奋斗故事,彰显创新发展的澎湃活力。
去年,市交通集团抢抓政策先机,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完成。集团资产总额达834亿元,营业收入105亿元,利税总额5.3亿元。
集团切实履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引擎、建设生力军的职责,完成工程投资110亿元,连续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时,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和项目推进专班,全力助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建设。
“路”力同心,交通为民。全力推进民生实事“湖城畅达”,探索网约公交、定制公交、招手公交等创新运营模式,全年新增线路11条,优化线路39条,创建特色线路9条,实现湖州市本级405个行政村全覆盖。
今年,市交通集团将奋力发挥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主平台、主力军作用,围绕交通新业态新经济,打造具有交投特色的首位产业。
市产业集团 打造长三角新势力产业生态组织者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市产业集团下好先手棋,全力夺取发展优势。
湖州产投煤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幄肯项目厂房交接,跑出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交付的项目建设“加速度”;
西塞科学谷开园,并作为全省首家国企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先后引进浙大智能科学计算与数字服务联合实验室等科研项目6个;
产业基金从1.0版到5.0版提档升级,组建全省首个地市级“凤凰基金”、代表浙江参与设立长三角产业链“强固补”基金;
……
一项项捷报传来,是湖州深入推进市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成为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湖州实践。
去年,市产业集团紧扣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外拓业务、内挖潜能,呈现出了经营业绩有提升、产业投资有成效、项目招引有突破、助企服务有特色、制度建设有亮点的良好态势,全面按下赶超发展的“快进键”,获评全市实干争先“奔跑者”、纳税大户、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称号。
破难前行,奋勇争先。去年,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10亿元、同比增长54%,净资产15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营业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净利润1.7亿元、上缴税收1.3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率4.74%。
乘风扶摇三千里,踏歌奋进逐浪高。今年,市产业集团确立“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新势力产业生态组织者”的愿景目标,组织开展“双百十攻坚”专项行动,着力打造科技、人才、资本的产业生态圈。
文/李华
本版资料图片由市国资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