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至,又一年,绿水青山间春意萌动。
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聚焦绿色低碳共富求发展,聚力改革创新求突破,人文新湖州建设取得“头年红”,“湖光山色 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魅力持续释放。300余枚乌程汉简回归湖州,《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在湖州开馆,紫笋茶、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湖州三街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南浔古镇、太湖龙之梦乐园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湖州获批全省首个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文旅项目投资指标排名居全省前二……一项项成绩记录了湖州文旅不平凡的一年。
热爱不朽,从春天再出发!2023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将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总抓手,持续高质量打造湖州文化生态新样本,高品质建设“湖光山色 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擦亮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名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名片”、共同富裕先行的“幸福名片”,高水平建设底蕴厚重、生活精致、充满张力和承载使命的人文新湖州。
实干争先 跑出文旅深度融合“加速度”
夯实文旅党建引领体系,深入开展“实干争先·奋斗有我”高质量打造人文新湖州主题实践,推动人文新湖州各类核心指标在全省领先领跑。实施文旅铁军提升计划,开展“扬长补短”事项比拼,实施年轻干部项目“首席负责制”。迭代开展文旅事业与产业赛马,推动旅游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占GDP比重8%以上。
聚焦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西塞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取国家休闲度假城市改革试点。加速旅游景区提质发展,推动下渚湖创建5A级景区、云上草原创建4A级景区,推进安吉余村大景区建设。新培育国家甲级民宿1家、省白金宿1家、金宿2家、银宿10家、文化主题民宿3家,打造国际化生态型乡村度假目的地。
串珠成链 构建现代文旅产业“生态圈”
深入实施文旅高峰塑造工程,优化产业招商布局,全力推进太湖龙之梦、矿坑运动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串珠成链打造生态文化体验带,深入推进大运河(湖州段)诗路文化带、南太湖百里观光大道、“浙北秘境”乡村度假产业协同区建设,高标准完成150个省级“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验收认定,开展零碳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试点。
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出台《支持旅游企业创新经营促增收政策》,加快实施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特色美食街区(镇)和旗舰店、特色旅游商品、文旅市集、文化秀和精品民宿,新增数字化文旅产品(场景)300个以上,争创国家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以上。
传承发展 擦亮江南生态文化“金名片”
全面启动文博强市建设行动,高规格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推动“先考古、后出让”实施率和“先考古、后建设”审批率均达到100%,加大乡村博物馆建设力度。深入实施“非遗再造”计划,擦亮湖州茶人类非遗金字招牌,宣贯《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制定《湖剧保护发展规划(2023-2027)》,培育省级非遗工坊10个,推出非遗商品800种以上。
推进“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建设,建成产品发布中心,研发“何以湖州”等20项研学产品,培育认定10个“江南文化大学堂”研学基地、20位研学导师、5家研学旅行创新企业,推动全市各级研学旅游基地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打响“江南文化探源”研学品牌。
惠民悦民 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持续优化城乡文化空间布局,启动市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设计,市美术馆东馆开放运营,新建城市书房17家、文旅驿站15家(含文化驿站7家),乡村博物馆22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7个。实施“湖式生活·文化主理人”运营模式,持续探索推广乡村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试点。全年送戏下乡不少于360场次、送书不少于7.2万册次、送展览讲座不少于400场次,开展“文化走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
深入实施文艺精品攀峰计划,创作文艺精品不少于100件,成立“艺心一艺”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健全“文艺赋美”常态化管理机制,在重点商圈、文化特色街区、社区文化空间、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打造100个以上流动展示点,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万场次。
变革创新 激发度假之州“品牌力”
大力发展文旅会展经济,高质量办好2023国际滨湖度假大会暨第二届度假博览会、2023世界乡村旅游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品牌会展,组团赴亚运主办、协办城市举办“共享亚运”系列文旅推介活动。
创新文旅交流推广模式,以年轻人追捧的露营、玩水、网红咖啡馆等业态为切入点,打造“春天,我和湖州有个约会”“夏一站,我在湖州等你”“风霅起,恋上一城湖光秋色”“冬季恋歌,来湖州滑雪”等“最湖州”四季文旅产品,推出“湖州文旅推介官”,开展“周末来湖州”系列活动。
绿色共富 勾勒文旅幸福生活“新图景”
持续开好“村游富农”班车,建设50家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打造10个“村游富农”绿色共富示范区,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重点镇3个,争创省5A级景区城1个、4A级以上景区镇3个。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乡村旅游项目分红新模式。制定出台《未来民宿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培育民宿集聚区10个。深化文化和旅游促进精神富有,推动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指标在全省领先领跑,推动城乡有线数字电视4K超高清光纤网络覆盖率100%。
聚力提升文旅服务质效,升级“湖州度假”平台,上线“村游富农”“数字文化家园”等重大应用,推动平台用户数增长超50%,日均点击量破万次。打造10家服务标准化旅游饭店、10家诚信经营娱乐场所、10家品质示范旅行社,培育100名管理精英,推动全年旅游投诉同比下降15%以上。夯实文旅安全基石,推动“安心游”“安心玩”“安心营”全域落地,推动非A级景区新业态项目纳入安全监管序列,实现文旅企业安全服务检查“全覆盖”。高标准建成全市文物数字地图。
文/王一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