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兴高新区

扛起新使命 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2022年是吴兴高新区成立十周年。这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牢牢锁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总目标,聚焦项目双进、平台建设、社会民生、美丽乡村、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克难推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增长39.4%;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2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8亿元,增长58.9%;其中工业性投入38.74亿元,增幅32.23%;服务业投入31.06亿元,增幅113.25%;规上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幅4%;新升规工业企业17个,高分通过省级高新区认定,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稳健的步伐。

  聚焦项目双进   赶超发展实现新突破

  坚持项目为王,积蓄发展新动能,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7个,百亿级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成功签约;全力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见效,全年累计开工入库项目27个,亿元以上17个,总投资51亿元的三一装载机(二期)顺利开工,华远微电等22个项目新竣工。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列入市大好高项目12个,成功争取省奖励指标1048亩。推行“137”工作法限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协调化解企业运输物流、资金帮扶等各类问题152个,全力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招才引智   创新驱动取得新质效

  立足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试点,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6个,科创中心七大平台产值突破90亿元。坚持“本土培育+外来招引”双通道人才集聚模式创新,新引进E类及以上创业项目6个,全年申报海外工程师7名,国家级引才计划16名,省级引才计划18名,新认定南太湖精英计划5个,引进创业人才项目6个,招引大学生3600余人,成功举办吴兴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暨海智基地系列活动。

  聚焦平台拓展   发展能级得到新提升

  全力打造省级智能物流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标杆,后林平台经3个月攻坚实现清零,郑港签约率突破80%,全年完成征地1200亩。推行“实物房+货币+房票”多元化安置模式,共安置1550户,消化安置面积16.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低效企业土地收储工作,完成收储20家,腾出土地空间519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经六路、杨水路、树庄路等工程建设,湖织大道南半幅改造实现通车。新开工上河路、经九路建设,G50高速以北湖薛线拓宽工程、晟太线北延新建公路等8个交通工程加快推进。

  聚焦共富共美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高标准建成东桥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成功创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引进稻渔共生等重点农业项目8个,明康汇等重点项目示范成型,新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2个、市级未来农场1家、区级未来农场2家,盛叶、灵粮、庙港人农业“标准地”改革全面推进。整治优化“非粮化”面积10771.66亩,完成率101.8%。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2%。以文明城市复评为抓手,探索南太湖花苑等拆迁安置小区管理新模式,真正实现“农村”向“社区”转变。

  聚焦百姓所盼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织密平安保障网,累计开展平安检查45093次,走访各类重点人员5283次,化解矛盾纠纷420起,获评市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示范单位,顺利护航党的二十大。全力打造滨湖六村法治示范带,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3个、市级“民主法治村”2个。幸福邻里中心等9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高质量推进安居工程,郑港一期全面竣工,常溪四期工程主体完成。村社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无欠薪工作机制有效落实。高标准构筑疫情防控网,完成疫苗接种50186剂次,发放防疫包16000余人次。成立高新区卫生院,65周岁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全覆盖。

  聚焦基层基础   党建引领凝聚新合力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通过党性意识培育等多项措施,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以“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双向履职等方式推动干部交叉锻炼,在一线锤炼发现干部。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严格落实村社考核办法,抓实村社干部队伍。聚焦“党建统领·整园建强”,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坚持产业为先,聚焦全域共富,全力打造滨湖党建示范带,成功入选省级“共富工坊”典型案例。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章立制持续巩固巡察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问题。开展人大代表活动50余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98件,议案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100%。不断丰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载体。

  文/李则名

  本版资料图片由吴兴高新区提供

  展望篇

  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2023年是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关键之年,吴兴高新区将在省、市、区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六大行动”,奋力谱写高新区高质量赶超发展新篇章。

  新的一年工作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25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性投入44.5亿元,增长15%。

  规上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增长12%。

  实到外资8000万美元;高技术产业实到外资6000万美元;外贸出口47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5亿元。

  推进“双招双引突破行动”

  打造“实力高新”

  围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锁定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发挥物流装备产业园的“虹吸效应”,加强“链”上招商,做好物流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工作,不断延展扩大产业版图。依托敏实、金鼎、安力等台资企业,争创省级台商产业园。紧盯三一升降设备、能讯等重点在谈项目,力争百亿级项目引进再突破,确保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总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进一步拓宽外资招引渠道,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有效拓展外资来源,力争完成合同外资1.5亿美元,实到外资8000万美元,申报外资大好高项目4个。依托久立、三一等高精尖企业,引育一批行业顶尖人才,力争申报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20个、入围10个,引育ABC类高端人才20名,全年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突破100名。

  推进“新兴产业壮大行动”

  打造“活力高新”

  对新开工项目开展颗粒化管理,保障要素精准直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0个、竣工8个,新认定市大好高项目12个。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5%。锁定20强重点企业,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千百十”培育行动,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10家。加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培育力度,确保新升规工业企业15家,新增挂牌及股份制企业4家。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力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省级研究院1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达9亿元。推动七大科创平台做大做强,力争七大科创平台产值突破100亿元,完成招引科技人才项目30个以上。

  推进“平台能级提升行动”

  打造“品质高新”

  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标准,一手抓拓展,一手抓提质,全力打造高品质万亩千亿大平台。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区块攻坚拔钉,加快郑港平台拆迁清零,推进塘红等村新农村改造工作,完成凌家汇、郑港等平台土地征用。加快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湖织大道北半幅改造提升工程,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工。启动同心路前期工作,新开工纬七路、经十路道路建设,加快经九路建设,上河路年底前完工。集中力量攻坚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以及低效土地收储工作,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重点低效地块收储工作,确保完成收储500亩,加快工业平台有机更新。

  推进“农业农村提质行动”

  打造“魅力高新”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明康汇二期、稻渔共生等农业项目建设。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杨溇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力争全年引进农业项目5个,培育农业大好高项目3个。加快推进太湖六村·四季共富文旅农业发展,建设以幻溇村为中心的美丽乡村滨湖带,打造南太湖溇港乡村风情带上的大溇原乡、音乐驿站,创建滨湖带示范样板。加快敏轩农业、杨桂珍蟹宴馆等项目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力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推进“民生项目提速行动”

  打造“幸福高新”

  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全面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快常溪四期等民生工程建设,力争5年以上首套房未安置户攻坚清零。推进高新区卫生院实体化运作,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域健康防控水平。持续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群体,依托“向日葵亲子小屋”建设,优化幼儿托管教育布局。积极拓宽市场化养老路径,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进一步提高“南太湖健康保”的参保率和医疗保障缴费水平,让好政策惠及更多百姓。强化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保持高压零容忍态势,确保安全放心。加快新城中学竣工并投入使用,提升戴山、太湖等学校软件硬件水平,持续优化区域教育体系。创建省邻里型示范社区,完成高安社区便民服务及幸福邻里中心建设。加快高新区工业邻里中心建设,完善园区生活配套。持续推进“美丽小区”“美丽街巷”创建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推进“平安稳定护航行动”

  打造“和谐高新”

  牢固树立平安稳定底线思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巩固提升高新区治理良好态势。深化“141”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网格安全治理,严格落实源头治理管控、积案化解攻坚、矛盾排查见底等专项行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100%。持续健全应急指挥中心机制体制,加快联通片区、行政村、企业和消防救援队的应急指挥网络,常态化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落实企业为第一主体责任的安全生产意识,打好安全隐患排查持久战,定期进行全覆盖排查,建立起“能第一时间发现、能第一时间纠正、能第一时间杜绝”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提升百姓安全感满意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向两会报告
   第05版:向两会报告
   第06版:向两会报告
   第07版:向两会报告
   第08版:向两会报告
   第09版:向两会报告
   第10版:向两会报告
   第11版:向两会报告
   第12版:向两会报告
扛起新使命 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