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图说中华五千年》

  ○ 关海山

  历史(哪怕是一个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可以不会说英语、法语、俄语等任何一门外语,可以不了解航空母舰的用途,可以不知道载人火箭的内部构造,但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清楚自己的家世和家事,荣耀也好,屈辱也罢,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不会以哪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决定其存亡与否。国家的历史就更重要了。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丝毫不了解的人,能够坚定不移地做出爱国的事情来。

  历史,是一个人进入社会所必备的常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图说中华五千年》(林玲编,青岛出版社)便具有一种普及性的责任了。从书的封面装帧到内容形式上,都简单明了而颜色鲜艳,使人一看之下,便能够产生读之而后快的欲望。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如何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将重点历史及重大事件都介绍给读者?又要区别以往的历史书籍,令读者耳目一新,还不能挂一漏万,这当然需要高明的剪裁与取舍。《图说中华五千年》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为“纬”,构成中华5000年的庞大坐标,以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为主,配以平实、精彩的文学故事,形成若干组合,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连缀成册。翻开《图说中华五千年》,从目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书的内容,从1993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北京的龙骨山山顶洞穴中,首次发现的大约距今18000多年的人类化石——山顶洞人开始,接着,像人们熟悉的“炎黄二帝战蚩尤”“尧舜禅让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褒姒一笑戏诸侯”等,文字简洁,叙事生动,尤其每篇历史故事都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彩色图画,生动传神,有助于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历史,而且还配有当时期一些有关物器的实物图片,比如,在介绍商汤的篇章中,配有“妇好偶方彝”的照片;在介绍商纣王的篇章中,配有“四羊方尊”“金面罩人头铜像”等照片;在介绍齐桓公的篇章中,就配有“齐国都城遗址”“齐国刀币”等照片,这就不仅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张有弛,而且,图片本身也是历史。读完一本书,甚至使人有参观了一次历史博物馆的感觉。

  在介绍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或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时候,该书也很是从容。如在介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时候,就不仅介绍了孔子的有关经历,而且还不惜篇幅地介绍了“孔子重视教育,他拜乐师学习音乐,向老人学礼仪,传说他还风尘仆仆地拜见老子,向他问道。孔子经过数十年的不倦学习,涉猎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领域,成为一代大学者……孔子的学说博大而又精深,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和取信于民……孔子在生活上,反对贪图富贵,他追求安乐恬静、淡泊无争的田园生活。”这样,孔子形象在读者的头脑中便立体起来了。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该书打破以往同类图书的框框,把近当代的一些大事也编入到了书中,像“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九·一八’事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等,给人一种客观感与亲近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篇章中,不仅介绍了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等不同时期的邓小平,更着重书写了改革开放后的邓小平:“他积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邓小平结合我国改革实际,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邓小平提出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部分港口城市,是我国改革中的一项伟大创举……1984年,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类似的历史知识,实在应该在青少年(何止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组诗)
~~~
~~~
~~~
~~~——读《图说中华五千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区县
   第07版:副刊
   第08版:专版
那一场春花诗事
顺生而为
黄金满枝头(国画)
那时年少
面里清欢
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