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省政府原参事,原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乡村现代化的底色,决定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色;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以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高水平打造组团式未来乡村为载体,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乡村组团式发展,是这种实践路径的好模式。乡村组团式发展,可以打破村域界限,有利于乡村统筹整合资源资产,优化人、地、钱要素配置,通过联村联企的抱团合作,让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互补,让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联动,让片区规划优势和人文优势彰显,发挥出“1+1>2”的效果,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滨湖六村村庄联建,使得太湖与溇港“合流”,变“一陆一水村无界”,探索出一条集成打造、产业联动、资源互补的组团发展新路子。长兴八都岕五村,“串联”起一条强村富民的风景线,组团式发展直接带动了五村美丽经济的发展。而这两个“组团”,仅仅是湖州市先行试点的四批共40个组团的一个缩影。
乡村是一个系统,由人、地、业和村庄复合组成。乡村系统的复合性,决定着联村组团发展的可行性。推进乡村组团式发展,重在“联村”强在“组团”,关键在于机制创新。联村组团上,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打破村域、隶属关系的限制,以区域经济优势为纽带,实现更大范围的组团。要选好强村,选好强的带头人,推进组团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联村组团,规划也要连体,县级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片区层面要推进一体化规划。联村组团发展,要有平台载体来支撑,要通过联建共享数字化平台,推进“组团”做好“融”的文章、提升“合”的效率。机制创新上,重点是组团式发展所要求的项目机制、产权机制、治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政策机制。项目是联村组团发展的载体,项目选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团发展的成效。要发挥县乡层面的统筹功能,建构起与村集体、农民和各关联主体共同选择项目的机制,探索“强”的模式,采用“强村公司”的经营方式,实现村强民富。组团发展的治理机制,不仅要体现在产业发展上,还要体现在村与村之间的公共事务协调与矛盾处理上。组团发展,需要为“联村”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建立联村发展用地机制,加大财金服务力度,落实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增长与管理人员收益增长挂钩的激励政策。
期待湖州在“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大场景下,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为全省提供“湖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