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弃土方铺就“绿色路”

  记者  童宁盈

  本报讯  日前,在南太湖未来城新桥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火热,工程车将一车车填料倾倒在路基上,经过压路机反复碾压,一条崭新的道路逐渐成型。“这些好填料,过去却是令人困扰的弃土。”看着忙碌的作业现场,南太湖未来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建管部副主任邱俊感叹。

  据悉,作为省大湾区建设战略中新区建设的启动区,未来城肩负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核心区、引领湖州未来发展的主平台的使命,全片区开发占地约23.3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全市最大的片区开发项目,涉及总部大楼、商业配套、公园绿地、基础设施、综合管廊等多种建设项目,量大且种类繁多,在实际建设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协调推进。”邱俊介绍,其中,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土方的处置就是一大难题。

  “虽然在项目建成后,可以回填掉部分废弃土方,但是远远无法消化开挖产生的土方量。要是运往固定堆场处理,运距长、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都不符合绿色开发的要求。”邱俊说。在一次检查总部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未来城项目开发团队了解到,该项目新建的8条道路和14座地面桥梁,共需传统路基填料125万吨,宕渣缺口极大。

  一边是急于消纳的废弃土方,一边是大量缺口的路基材料,是否有将废弃土方加工成路基材料的工艺?经过与项目方沟通,未来城项目开发团队发现确实存在通过利用固化技术对工程弃土进行固化改良,制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填料的先例,并且目前需处理的废弃土方,也能达到原材料的标准,一场探索“变废为宝”新技术的行动就此开始。

  “哪种配合比的固化土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哪些弃土能用作固化土的原料?哪种回填方案下固化土的经济性最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负责该新技术的总工程师杨钟晖介绍,为此,项目建设团队前期查阅了大量资料,汲取经验,并以滨湖高中配套道路为试验段,制定了一套缜密的实施方案,经过数月的实地勘探、试验送检、技术交流,最终确定了最优的配比和方量,推广至总部经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全部路段。

  “将废弃土方变废为宝,解决了废弃土方处理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也减少开山取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铺成真正的‘绿色路’。”南太湖未来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蔡加星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以赛为媒 八方揽智
暖心火焰蓝 服务不打烊
漏水起纠纷 调解化干戈
废弃土方铺就“绿色路”
整治小楼道 感受大幸福
采摘季 助农忙
明理辩廉洁 笃行守正心
精准治理 垃圾分类看凤凰
逐绿向前行 共话好生态
景美人和 归园田居在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