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祥
湖州人对“八里店”“这个地名很熟悉。至今,湖州市吴兴区还有一个乡镇,取名为“八里店”。史载湖州历史上曾有一座桥,叫“八里店桥”。此桥是荻塘上的一座桥。如嘉靖《浙江通志》中载八里店桥“景泰间建,官塘河水经其下东入升山塘”。这里说的“官塘河水”,就是指湖州城东的荻塘。因此,“八里店”是湖州荻塘这条重要河道流经的一个节点。明代万历时的著作《三吴水考》 中就有“一支东折过八里店为运河,即荻塘”的记载,明末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中也说:“霅溪折而东,过仓桥溪湾,又东出迎春门与岘山漾合,东入乌程县界,大会诸水于毗山漾,过八里店,是为运河。”
但是,在明初的《永乐大典》第2275册中的一张湖州府乌程县县境图上,竟然标有“七里店”。而在此图上,“七里店”西,则标有“锁苕桥”“三里桥”。那么 ,这个七里店到底在现在的湖州城东哪里呢?
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查找历史资料。在明末的《吴兴备志》第十四卷引述《归安志》记载:“范丹庙在归安县七里店。”而范丹庙是祭祀范丹的宗教场所。中国民间旧有范丹救孔子及其弟子的传说。相传范丹是春秋时人,事母至孝,是有名的孝子。那时候,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却困于陈蔡之间,陷入了“绝粮”之境地。弟子们只好四处求粮,遇见了讨饭为生的范丹。范丹见孔子师徒可怜,就将乞讨来的粮食借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因此,后世便奉范丹为“乞丐”之祖。而又有神话传说认为,范丹是天上主管粮食的神仙,是他下凡救了孔子及其弟子。
既然《吴兴备志》第十四卷引述了《归安志》说范丹庙在七里店,那么笔者就再查《归安志》。但是可惜的是《吴兴备志》所引的明代《归安志》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清代尚有二本《归安县志》保留了下来,就是康熙《归安县志》和光绪《归安县志》。考虑到康熙《归安县志》的编撰年代与明代相距不远,因此康熙《归安县志》成了笔者查阅的重点。康熙《归安县志》卷二“坛祠志”中对“范丹庙 ”有记载,说其“在沈长山东克字圩”。
因此,“七里店”当就在湖州城东现八里店镇紫金桥村的沈长山东面一带。但是“七里店”三字是标在《永乐大典》第2275册中的乌程县县境图上,且是标在荻塘之北。因此有必要再精确一下“七里店”的具体位置。笔者又查阅了清末湖州稿本文献《湖阴汗简》(复印本),这本书在“运河北岸村镇”中提及了“七里店”,其云:“七里店,迤东会龙桥、曹家港桥,其北蜀山。”可见“七里店”的确在荻塘之北,且具体位置当在现蜀山之南、三里桥之东,荻塘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