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公共服务资源“结界”

我市加快创建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

  记者  宁杰

  本报讯  “好球!”2月17日上午,长兴县龙山街道龙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内,八旬老人王顺根围着圆形台球桌打出“一杆进洞”,引来一片叫好声。家住隔壁西山新村的他,是闻名龙山、学苑、双拥、齐北4个社区“老年圈”的台球高手。

  “以前大家的活动区域集中在各自社区,像我们新村就是门口2间小屋,因为场地有限,只能供老人下棋聊天。”王顺根告诉记者,得益于街道去年新改建的龙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居民的“朋友圈”串联起来了,“这里场地大、设施全、活动多,还有医疗诊室和食堂,所以不管是不是龙山社区的居民都爱来”。

  龙山街道打破社区边界,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是我市加快推进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创建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启动未来社区建设以来,我市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建设理念,联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成功创建了120个未来社区,其中84个通过省级认证。

  “局部美并不等于全域美,以往单个社区独立规划的模式,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资源在社区间的流动。”市建设局表示,去年以来,我市以全省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创建为契机,在吴兴湖东、德清舞阳、长兴龙山3个街道启动试点创建工作,“根据要求,试点创建以2年为期限,将在今年进行验收”。

  “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是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用整体思维统筹推动辖区内未来社区一体化、特色化建设,特别是要优化公服设施布局、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提升治理水平。”该负责人介绍,新模式要求梳理辖区内空间资源,结合辖区内不同社区人群需求补齐设施短板,在街道层面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流动,“比如老人多的社区可以在助餐、日间照料等方面有更多资源倾斜,而年轻家庭集中的社区则多考虑育儿场景嵌入等”。

  “以往说未来社区建设,打造的是‘5至15分钟便民生活圈’,而在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模式下,我们可以采用‘街道集中建设+区域共建共享+社区嵌入改造+空间分时使用’等方式,形成‘5分钟社区级—15分钟街道级生活服务圈’。”市建设局介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打破公共服务资源“结界”
给老人送上暖心饭
给“烟火气”穿上“规范衣”
雨水节气农事忙
多措并举助企安全复工
全面排查 做好整改
《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 (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召开
“红色帮帮团”是个实力派
心无旁骛显身手 强主业 谋发展
我市新增一批省级“信用村”“信用乡”
市领导调研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