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笋

  ○ 曹隆鑫

  桃花开,梨花开,油菜花开,杜鹃花开,地下的春笋也被花开的声音催醒了,顶着蓬松的土壤,往上一拱一拱,土壤上裂开的纹理,就有了花开的意蕴。

  冬笋是大家闺秀,藏字当先。你想掀开她的面纱要见她真面目,那姿态就要放低,要有三顾茅庐的耐心。猫着腰去寻找时,一定不要大声喧哗。你如果大老爷般大大咧咧地招摇过去,你那一锄还没下去,她没准就跑远了。

  春笋就是一个皮孩子,他像是被家长禁锢太久了的学生娃,忽一日,家长对学生娃说,放你半天假,想玩啥就玩啥,爱咋玩就咋玩,你说,那学生娃是不是要乐得跳起来?

  春笋就乐得跳起来,你看那泥土上的裂纹是多么深多么大啊,生怕人家没看到似的,他一个劲地往上拱。

  春风一吹,那学生娃就长成了俊小伙,笋山上的裂纹,这时候就是小伙写给姑娘的情书了。你只要看地面上拱起的甲骨文一样的字迹,就会明白春笋是多么热爱着春姑娘了!

  挖笋是一件体力活。春笋长得快,几天时间就长成胖娃娃,没个几十锹下去,你还挖不起来。有时候挖到两三根竹鞭挡着春笋,你不想破坏竹鞭,又不想把春笋拦腰切断,你手里的笋锹就要跟老鼠钻洞似的,一点一点地把竹鞭下的泥土掏空,这时候挖笋,就是一件艺术活了。

  还是一件技术活。你根本不用把笋周围的泥土都挖空,你只要看嫩黄的笋芽歪向哪边,你的笋锹就从哪边落下去,三下五除二的功夫,笋锹就能直抵笋的根部。有时候笋芽乱了,不怎么分得清,你把周围的土再挖深一点,笋就像在子宫里弓着背的娃,你不要从背脊入手就对了。

  挖好笋,事情还没完,你得把笋挑下笋山去。我曾经挑得最重一担笋,是178斤。颤巍巍走到卖笋场,我以为压在肩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没想到邻家大伯挑来的那担笋,称笋的商贩报出223斤之重。

  笋最好吃的除了黄芽笋,还有一种笋我们家乡叫白壳笋。白壳笋不卖的,自己吃或者送人。在笋山上如果能挖到一支白壳笋,马上就会勾起舌尖上的味蕾美丽的回响,累似乎也不是那么累了。

  白壳笋出来得迟一点,壳是白的,肉是甜的,比黄芽笋更好吃。我家有好几片笋山,只有一片笋山上长的白壳笋,那是“贡品级”的。那片笋山上的黄泥土黏黏的,略带些红颜色,是灰咸鸭蛋的上好土质。这片笋山上出的笋少,却个大,一般的锄头都挖不起来,要用笋锹,挖的笋坑,都能深到膝盖处。过了清明一个星期后,这片笋山就开始有白壳笋冒出来了。

  奶奶在的时候,她都要做一次白壳笋饭。取白壳笋最嫩的几节,刨成丝,剁成米粒一样的细丁。在铁锅里放入几块肥肥的咸肉,煸出油,放入剁成细丁的白壳笋爆炒。待香味袅袅冒出,倒入清水,倒入粳米和糯米(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再倒些许酱油。大火烧,小火焖,十里飘香。

  琴嫁给我后,第一次吃上我奶奶做的白壳笋饭,她吃了两碗,还铲了一片锅底油黄的锅巴拿在手上,她说肚子饱了,嘴巴还饿着。她会烧一桌好吃的菜,这样的白壳笋饭却没有吃过,她连声说好吃。过个几天,见又挖来一支白壳笋,她亲自动手,还创意似的添了几片火腿肉,做了一锅比我奶奶做得还要好吃的白壳笋饭,惹得奶奶称赞不已。

  时光匆匆流逝,奶奶不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以为白壳笋饭依然会每年春天如约而至,没想到琴得了重病也离开了我。今年我从笋山上挖笋回家,已是冷锅冷灶了,手里的白壳笋,像是一首沉甸甸的哀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组诗)
~~~
~~~
~~~
~~~(废契纸黏贴画)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树是乡愁的地标
说笋
鸟活在树上
剪报
拥有快乐的心态
山中年少时
西塞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