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地合作项目驶入“快车道”

  见习记者  李真悦

  本报讯  位于南太湖新区的长三角一体化湖州市产学研科技转化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日前在作业面有序开展钢筋绑扎、墙体砌筑等工作,部分单体建筑已进入装修阶段。

  该项目是湖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校地合作重大科研办学平台,总建筑面积约 26万平方米,涵盖科研办公大楼、实验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换中心,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配套生活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功能完备的科研办学综合体。“目前一标主体结构完成70%,三个单体进入装修施工阶段,二标基础地下室结构已全部完工。”项目总监王新立介绍。

  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新区相关部门与属地街道的“硬核”保障。数月前,附近企业一条横穿项目用地的矿石传输带,成为阻挡项目施工的“拦路虎”。“传输带阻断场地,导致项目无法全面施工,影响了施工进度。”王新立说。针对这一难题,属地杨家埠街道与南太湖科创中心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会商制度并召开专题会议,专班人员反复上门与企业沟通,讲政策、听诉求、解难题,最终赢得企业理解支持。今年6月,传输带顺利拆除,项目建设重回“快车道”。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南太湖科创中心创新采用“分阶段推进+提前介入”方式,及时扫清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难题。“项目前期需在用地范围内开展文保发掘,区域广、工作量大,若等整体发掘完成再启动,工期将大幅延后。”南太湖科创中心副主任吴皋介绍。

  为此,科创中心将项目拆分为2期,协调文保单位对每期分批发掘、单独出具报告,去年已完成一期文保发掘并提交报告,确保一期项目顺利启动,避免了因等待整体发掘延误工期。此外,在土地证和施工许可证尚未完全办理的情况下,科创中心协调建设部门特事特办,允许桩基工程先行施工,为项目整体推进抢得先机。

  如今,项目正按照节点有序推进,计划于明年年底全面竣工交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校地合作项目驶入“快车道”
老年学堂传出“好声音”
指导农贸市场合规筹建
文旅融合添新景 乡村振兴增活力
贴心服务助力商户经营
量产在即
邀市民深度体验茶文化
“村社共创伙伴”让居民生活更多彩
护航“夜经济”
源头好货找到了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