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在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浮霞社区新启用的百姓健身房内,有氧区、力量区、舞蹈房等等设施齐全。居民王先生日前来到健身房,熟练地使用健身器械进行锻炼。他说:“以前健身得专门开车去别处,现在家门口就有健身房,方便多了!”
这得益于浮霞社区探索实践的“村社共创伙伴”机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吴超介绍,该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源,由社区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及装修等,共建服务空间,实现互利共赢。“百姓健身房是社区与‘共创伙伴’合作落地的首个项目。”吴超表示,“我们还将引入更多类型的服务主体,不断丰富社区服务供给,让居民生活更加多彩。”
“村社共创伙伴”机制不仅补齐了社区服务短板,也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滨湖街道聚焦村社服务中存在的“政府输血难持续、服务精准度不足、资源整合效率低”等痛点,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系统推行该机制实施,通过资源整合、运营创新与利益共享,推动社区服务从“单向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阳光假日社区是较早推行该机制的社区之一。为破解社区闲置空间多,服务需求杂等治理难题,今年,社区与专业家政公司合作,打造了市区首个入驻社区的家政服务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装修,建成后将覆盖滨湖街道9个社区、9个行政村,服务居民超万人。
“希望通过‘社区+家政’模式,整合优质资源,为居民提供便捷、规范、优惠的家政服务,同时带动社区居民就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丹丹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服务类型,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助力实现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截至目前,滨湖街道已摸排闲置物业12处,梳理出居民高频需求8大类,成功引入“共创伙伴”10余家,开展公益课堂、托管服务等活动近50场,直接服务居民超2000人次,节省公共开支近4万元,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滨湖街道表示,将持续深化“村社共创伙伴”机制,完善运营标准与管理规范,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向社区集聚,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有感”的社区服务共同体,为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滨湖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