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为赶路,错过感受路

  媒体报道,不少市民选择避开人山人海,沉浸于更为从容的文旅体验,使得节后旅游市场依旧活跃。湖州多个景区迎来“错峰游”小高峰,如一股清流,让人看到了旅游回归闲适、走向深度的可能。有导游谈到,没有了假期的人山人海,游客玩得很舒适、很尽兴。其实,旅游的意义不只是打卡拍照、走马观花,更在于感受目的地的文化底蕴。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期备受关注的“出片式旅游”。在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出行时,优先考虑的不再是身临其境的风景,而是能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于是,景区打卡点前常常大排长龙,游客轮番上前,摆出大同小异的姿势。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理解。所谓“出片式旅游”,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那些被光影定格的瞬间,记录下了人们的美好瞬间,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可能。诸如重庆李子坝的列车穿楼、北京地坛公园恍若有海等,这些原本低调的景致,都因社交平台上的一张偶然拍到的视角重获新生。

  但也有声音认为,过度追求出片,难免会让旅游成为拍照打卡的自我规定任务,还可能让人群在网红点位前聚集排队,影响其他游客的体验。在一些景区,最常被问起的不再是“这里有什么历史故事”,而是“这儿拍照好看吗”。

  旅行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理应多元而包容。有人痴迷构图与光影,有人沉醉于人文底蕴,都值得尊重。我们所要警惕的不是某一种形式的流行,而是它对旅行定义的垄断。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错峰游”的兴起才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它不仅是时间上的错开,更是游客与网红打卡点在空间上的错峰。这背后,是一种游客心态的转变。游客选择在非热门时段出行,正是拒绝走马观花的快餐式旅游,是不为赶路,只为感受路。

  对于文旅从业者来说,也需要积极响应这种转变。回想过去,不少地方一窝蜂打造“网红打卡点”,结果千篇一律的布景导致游客审美疲劳,满怀期待而来、满怀失望而归。实际上,真正能让游客驻足回味、愿意一再探访的,从来不是某个拍照点位,而是独特的文化体验与真诚的服务。展望未来,旅游业需要更多这样的自觉和反思,比如,在追逐短期的网红效应之余,深耕文化内涵;再如,设计一些“反打卡”的沉浸路线;还如,让游客亲身参与当地民俗,从关注风景到体验场景等。

  “错峰游”所代表的游客心态转变,是旅游行业回归本质的一个良好开端。当游客不再被打卡任务所束缚,就有了更多时间去聆听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去感受当地美食的独特风味,去触摸古老建筑的历史痕迹。

  (孙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主旋律影视作品何以成为新潮流
别为赶路,错过感受路
新车上牌“零跑腿”为政务改革“打样”
打通“微循环”理当用巧劲
莫让直播间沦为假货土壤
KTV变身自习室,需求定义空间
如何找回手机“偷走”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