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施妍
本报讯 防控疫情不松懈,依法履职不停歇。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城市管理工作,全市综合执法系统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创新推进“非接触式”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让城市治理“数”战“数”决。
“温馨提示:您的‘店外经营’违规行为已被科技设备抓拍,请立即自行整改,3分钟内不配合整改的将通知就近执法力量前往依法依规处置,感谢配合!”近日,在长兴县城滨河大道,花店店主刘女士收到一条来自长兴县数字城管监督中心的短信。2分钟后,执法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出店经营的行为已经整改到位了。
“‘非接触’式的线上巡查模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交叉感染风险,效率也更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健全城市视觉中枢系统,执法部门依托中心城区280路市容监控、8路违停抓拍球、2路鹰眼等固定布控,又通过整合车载视频、4G执法记录仪等机动布控,实现了对主要道路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智能采集。目前智能识别抓拍的城市管理问题,其场景识别准确率可达95%以上,问题发现效率比人工采集提高10倍以上。
有了科技的加持,城市监管变得越来越智能。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二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开通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全市4232家大型餐饮企业单位的实时在线监测,执法队员通过手机APP“蓝天管家”即可直接查询商户油烟排放浓度、净化器运行状态、风机运行状态等指标的实时数据,有效减少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为更好地实现智能监管“非接触”,综合执法部门还迭代升级了“工程渣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通过搭建工程运输车辆GPS监管平台,对入网工程运输车辆的运行轨迹、停放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为后期办理建筑渣土乱倒乱排、工程车抛洒滴漏案件提供有力证据。
除此以外,综合执法部门还创新了智慧城管系统,依托CIG平台共享数据,通过推出“短信提醒”“十分钟违停管理”等模式,实现“非接触”式柔性执法。
“在中心城区,我们启动了人行道机动车违停行为‘10分钟短信温馨提醒’功能,实现‘30秒锁定—坐席员审核—短信提醒—10分钟处罚—系统共享’执法流程,柔性引导市民自觉停止违停行为。”记者了解到,“10分钟短信温馨提醒”服务的推出,有效减少了现场执法冲突,也降低了疫情期间人群聚集风险,问题整改效率提高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