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汤若静
本报讯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剧本里孙权和吕蒙的台词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昨天下午,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凤凰校区,初一八班的学生们正围绕课本剧剧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是《孙权劝学》项目展演现场,并面向全省直播。
“我觉得孙权是个爱才的人,他说的话应该是带着鼓励的情绪。”“我觉得吕蒙吃着点心喝着茶的状态不符合他的人物特点和当下的环境,应该改成看着军事地图,喝着酒。”在这节课堂上,以“参加吴兴区戏剧节”真实情景为背景,50名学生分成6个剧组,每组成员分别承担演员、编剧、导演的角色,选出最适合参加比赛的剧本和演员。在主讲老师钱彦吉的指引下,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分析剧本、布置场景道具、演绎剧本等环节,把《孙权劝学》中的人物特点和性格娓娓道来。
钱彦吉介绍,根据以往经验,初一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都会有点担忧。采用课本剧的方式,能让学生认真研读名著,揣摩人物形象,细心设计自己的舞台说明。“编排和表演课本剧,既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又能让他们通过角色代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该校区校长朱绯妍告诉记者,不仅是本校学生能够进入到这样的课堂,在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以该项目为载体,通过线上和线下招募的方式层层扩展辐射,形成由35所学校组成的“项目研究共同体”,并将该项目不断迭代更新,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改编,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打破学校个体推进的壁垒,实现校际、区域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