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博“浔”宝记

文博泰斗徐森玉
钱选 《浮玉山居图》(庞莱臣旧藏)

  H陆剑

  2022年12月17日,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庆典的重磅展览,“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揭开神秘面纱,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在特展上与世人见面,迅速引起轰动。

  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不少来自社会捐赠,《莲塘乳鸭图》就来自近代湖州南浔“四象”之一庞莱臣后人(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的捐赠,时间在1952年12月,是上海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而这只是上海博物馆馆藏众多“浔宝”中的一件。

  湖州与上海,一个是江南小镇,一个是国际都市,一个在黄浦江的发源地苕溪之畔,一个在黄浦江的入海口东海之滨,同饮一江水,同乘一艘船,因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业缘相融,所以很早就有了关联。

  近代以来,伴随着上海的开埠,湖商以大上海为舞台,通过生丝对外贸易迅速崛起,兴办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民族工商业,门类涉及纺织、面粉、矿业、造纸、金融、盐业、航运、地产、娱乐等各个行业,金利源码头、上海证券交易所、龙章造纸厂、中华第一针织厂、美亚集团、新华电影公司、新世界游艺场、浙江铁路公司……均为南浔人投资创办(业主或大股东)。时至今日,国际饭店、百乐门、大世界、杏花楼、圆明讲堂、静安别墅等建筑仍是几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和地标建筑。

  湖州南浔与上海博物馆的渊源很深,从上海博物馆的筹建伊始,就紧密相连。这里不得不提我国文博界的泰斗,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文博事业、上海博物馆的奠基人——徐森玉先生。

  徐森玉(1881—1971年),名鸿宝,以字行,晚清光绪年间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菱湖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其母闵氏出自湖州晟舍雕版印刷世家,幼年随父母迁居江苏泰州。南浔老家的故居当地人称为徐家花园,位于现浙丝二厂厂区内,尚有假山亭榭等遗迹可寻。

  徐老毕生为中华文物、古籍的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谦虚低调,不喜撰述,但对征集、保护珍稀文物、图书不遗余力,一生呕心沥血救下国宝级文物无数,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担任上海文管会负责人期间,先后负责筹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之后又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凭借对善本图书及书画、古物鉴赏的精深造诣和与收藏家的良好关系,为国家收集、整理了难以计数的古玩珍宝。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唐怀素《苦笋帖》、宋司马光手迹、宋苏轼文同合卷、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宋拓孤本《凤墅帖》《郁孤台帖》和明天启刻《萝轩变古笺谱》等,均为稀世珍品。被周总理称赞为文物鉴定界的“国宝”。

  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南浔富商群体的艺术收藏(或作品)开始以各种形式入藏上海博物馆,比较成规模和影响力的,要数庞氏“虚斋”旧藏。

  南浔庞氏祖上因经营蚕丝而发家致富,成为近代南浔巨富“四象”(四户最有钱有势的人家)之一。“富二代”庞莱臣(1864—1949年,名元济、字莱臣、号虚斋,“虚斋”也是其书斋名)雅好收藏文玩之外,尤以书画最为著称,并以成功的实业支持了他的收藏事业,成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收藏家,人称“收藏甲于东南”,仅其藏品目录——《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就著录历代名画近千件。

  由于“虚斋”的品位和影响力,所以早在1949年之前,“虚斋”藏品已成国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竞相收购的对象。1949年后,我国的文博事业百废待兴,国内的博物馆也纷纷将其列为重点征集的对象,尤其北方的故宫博物院和南方的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都点名要“虚斋”藏品,于是一场南北争购庞虚斋的“战役”上演了。

  上海有地利之便,经过徐森玉等人的努力,庞莱臣的后人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等先后三次向上海文管会出售文物,还无偿捐赠了五批文物,收购和捐赠的总数达数百件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湖图》卷,董其昌的《山水》册,任仁发的《秋水凫鹭图》卷,周臣的《长夏山林图》卷,倪瓒的《溪山图》《渔庄秋霁图》轴,张中的《吴淞春水图》,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仇英的《柳下眠琴图》,唐寅的《古槎鸲鹆图》,文徵明的《石湖清胜图》,柯九思的《双竹图》,戴进的《仿燕文贵山水》,王冕的《墨梅图》。这次征集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引起了全国博物馆界瞩目。

  除了“虚斋”的藏品之外,捐赠数量多又影响大的当数邱辉女士捐赠其夫李荫轩的藏品。

  李荫轩(1911—1972年)是著名的青铜器收藏家,来自著名的李鸿章家族,而邱辉(1912—2012年)则是湖州南浔人,出身于南浔富商“八牛”之一的邱氏家族。“十年浩劫”期间,李荫轩因担心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所以主动打电话给上海博物馆,要求博物馆接受保护这些文物,整整装了几卡车,不久老先生即因病去世。

  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政策,这批文物又发还到李荫轩的夫人邱辉手中。1979年6月,已年近七旬的邱辉老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将这批珍贵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小臣单觯、鲁侯尊、厚趠方鼎等百余件国之重器。除了青铜器之外,一同捐赠的还有十四箱明版书、秦汉铜镜、元代铜权、历代印玺、金表、金币、外国古董……总计二千一百七十八件珍贵文物。

  这批捐赠的文物数量之多、分量之重、价值之高,在国内并不多见,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博物馆接受的最重要的捐献之一。以至于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感慨地说:“这些青铜器价值之高,是不能用经济数字来衡量的!”

  此外,文博泰斗王世襄收藏的明式家具、钱币大王张叔驯收藏的古钱币、民主爱国人士沈子槎收藏的瓷器和钱币、著名竹刻艺术大师金西厓创作的竹刻作品、书画鉴定大家张葱玉收藏的书画、古籍碑帖鉴藏家蒋孟蘋与蒋谷孙父子收藏的古籍碑拓、民初北方画坛领军人物金城绘制的书画、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创作的书法等等,或捐、或卖、或移交、或收购,最终都以各种形式归藏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建馆七十年的历史,与无数捐赠人的义举与厚爱不可相分,上海博物馆几代工作者坚持以办展的方式,与世人共享受赠的瑰宝,并以此表彰和纪念捐赠人。其中与湖州直接相关的也有好几个,专题个展如2014年举办的“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与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合办)、2019年举办“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等;综合展有2021年的“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和2022年的“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等(均有多件与南浔相关的文物),诸多湖州元素尽数呈现!

  散于私者聚于公!让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就从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捐赠人的无私精神与捐赠实践,在当代,参与了我们民族历史认知和精神品格的塑造。或许正如南浔庞氏后人在捐赠证书上说:“献捐国家,公诸人民……庶使我民族所特有之艺术发扬光大,垂辉千古。意义之深长,较一家一己所私有,不可同日语矣。”

  这或许正是湖州与上海在精神品格上的共通之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养生
   第03版:湖州味道
   第04版:怡情
   第05版:菰申同源
   第06版:悦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诗江南
上博“浔”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