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上海投资兴学的湖州人

  叔蘋奖学金展览馆

  H徐勇 徐建新 沈文泉

  清末民初的欧风东渐,不仅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振兴经济之风,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教育救国的新思想。一方面,不少热血青年赴洋留学,自觉接受西方新思想的教育;另一方面,不少有识之士,在自己的家门口,兴办学堂,开化国民。

  上海开埠以后,当大量的湖州人涌入上海的时候,他们把湖州崇文重教的优良乡风也带到了上海。当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湖商在上海创业成功以后,他们又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上海的教育事业中,造福海上学子。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南浔“四象八牛”中“四象”之一的顾氏家族。1939年,顾家传人顾乾麟先生秉承“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祖训,以其父亲的名义在上海设立了“叔蘋奖学金”,为上海各中学优秀学生中的清寒子弟提供学杂书费,得奖学生考取大学者可继续获得奖学金,大学毕业后还可资助出国留学。顾乾麟要求得奖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为他人服务,毕业后为社会作贡献。为此,他倡导成立了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出资为同学会设立图书馆、理化实验室,举行学术讲座,出版《叔蘋会讯》,开设英文打字、速记、缝纫等训练班,并倡导同学自治,使他们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顾乾麟的资产遭到日军查封,他毅然变卖自己家产和夫人首饰,以保障叔蘋奖学金的正常运行。10年期间,获得叔蘋奖学金的清寒学生多达1100名,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

  1986年,顾乾麟在上海续办叔蘋奖学金,并于1988年在北京和湖州两地增设叔蘋奖学金,继续以支持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来实践顾家“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信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为叔蘋奖学金题词:“热心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

  徐一冰是又一位留名上海教育史的湖州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和奉献不亚于顾乾麟。1907年毕业于日本大森体操学校的徐一冰,回国后立志体育救国,以雪“东亚病夫”之耻,本着“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的思想,于1908年2月28日与徐筑岩、王季鲁等人在上海老西门林荫路首创中国体操学校,并自任校长。这一年的秋季,他们又在西门外白云观南增设女子部。前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校长、女子体育教育家陆礼华就是徐一冰的学生。

  上海精武体育会是近现代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它的成立与湖州人陈英士关系密切。上海精武体育会之由来,源起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的挑衅,当时此人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今虹口区中行大楼6楼)表演举重健美,蔑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同盟会骨干陈英士邀请津门武林宗师霍元甲赴上海滩应战。霍元甲在《时报》上昭告天下:“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此言一出,洋人奥皮音等不战而遁,国人欢欣鼓舞。陈英士等人立即决定趁此风云际会之时,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1910年6月,爱国志士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登了建会消息。7月7日,在陈英士、农劲荪等倡导下,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1916年3月,精武体操会迁入原培开尔路73号,并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

  除了顾乾麟和徐一冰,还有不少成功的湖州商人在上海投资兴学,造福上海的莘莘学子,而且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其中主要的有:1906年,菱湖丝商杨信之、杨谱笙兄弟在上海创办湖州旅沪公学;同年,南浔富商庞元澄捐款支持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改名复旦大学);辛亥革命后,南浔富商梅福均之妻徐自华经孙中山举荐出任上海竞雄女校校长,主持这所为纪念秋瑾而开办的女子学校的校务;1933年,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儿子吴东迈为纪念其父在上海创办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著名湖州商人、书画家王一亭应邀担任这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全力支持吴东迈办学;1943年,出生于菱湖的民族资本家章荣初在上海创设青树奖学金,前后举办6期,资助贫寒学子400余人……1980年,旅居美国的南浔首富刘镛的后裔刘承恒回到祖国,向上海市卢湾区捐资教育经费20万元,两年后再次捐款100万元,在上海设立“刘湖涵教育基金会”,支持上海的教育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养生
   第03版:湖州味道
   第04版:怡情
   第05版:菰申同源
   第06版:回味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诗江南
徒步环球旅行第一人
在上海投资兴学的湖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