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委理论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开创性回答了为什么要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弱项在“三农”,品牌亮点也在“三农”。市农业农村局理论中心组就我市大力实施“五美”促共富,助力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主题,深入实践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缩小城乡差距领域省级试点契机,深入实施高质量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六大行动”,为全市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贡献了“三农”力量。在2020年度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首次开展的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评价中均位列全省第1位。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4.3%,位列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2.6%,位列全省第1位。
一是共同富裕率先迈出坚实步伐。湖州市、德清县和长兴县被列入全省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首批试点。大力实施第五轮“三年强村计划”,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分类组建“强村公司”215家,成功打造“1中心+万亩田+N个高素质农民”的“星光模式”。二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八业千亿”培育工程,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数量、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数量均列全省第1,水产、湖羊产值均居全省第1。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十大模式。“未来农场”入列全市首批“共富班车”成功发车。三是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率先建设组团式未来乡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10个。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五美联创”,积极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标杆县。常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洁美行动,累计发现问题点位2977个,整改完成率97%以上。深化“余村经验”,安吉县横溪坞村“四个不出村”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四是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创新前行。加快构建“湖州乡村大脑”,已接入本地服务应用5个,归集“三农”资源目录448个,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发展“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模式,培育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4家,“浙农码”累计赋码40.5万枚,均居全省第一,成功打造安吉白茶、渔业、湖羊等特色产业大脑,“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五是城乡要素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统筹推进“三地”联动改革,全力打造农业“标准地”升级版,全市共有农业“标准地”项目128个涉及土地775亩,累计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6754幢,吸纳社会资本22.67亿元,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德清县颁发全国第一批“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登记证”;加快推进“五类英才”队伍建设,培育提升乡村“五类英才”4732人。
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虽然见势早、起步快、成效好,但对照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短板。在农业方面,乡村产业融合度还不够紧、带动力还不够强,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办法手段不多,农产品品质还有待提高。在农村方面,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区域不平衡,中心村等核心区域情况较好,一些位置较偏的自然村仍存盲点,离处处美尚有差距。在农民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途径还不够丰富,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持续较快增收面临较大挑战。
对策建议
一是以“未来农场”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壮美促共富。加快培育“八业千亿”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千家主体培育工程”,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复合式现代经营体系。扎实推动农业“双强行动”,开稳开好“未来农场”班车,建成“四化六高”的“未来农场”20家。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新引进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乡村产业项目150个。积极开展农事节庆活动“月月农”活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力争达到93亿元以上。二是以“未来乡村”为品牌,大力实施环境秀美促共富。聚焦“一统三化九场景”,围绕“100项标配+20项高配”指标体系,推动“数字乡村一张图”向“组团式未来乡村”迭代升级,新建成组团式未来乡村、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10个,加快组建“共富联合体”。持续深化美丽乡村“五美联创”,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面升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水平。深化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打造一批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省级善治示范村。三是以“三地联动”为支点,大力实施要素活美促共富。统筹推进农村“三地”联动集成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放活承包地经营权,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扎实推进德清县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持续深化“两进两回”,培优育强“五类英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加快开发农业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做好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四是以“扩中提低”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活甜美促共富。牵头推进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工作,梳理排定年度突破性抓手,争取早出制度性成果。加快推进湖州整市、德清县和长兴县省农业农村领域首批共富试点建设。聚焦“扩中”“提低”,谋划启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村计划,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扎实推动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五是以“多跨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数智增美促共富。聚焦增产保供、共同富裕、乡村集成改革等领域,重点推进一批多跨场景应用建设,建成一个乡村大脑,形成一张农业农村大数据图,构筑一个标志性理论和制度成果箱。系统打造乡村振兴集成新应用,形成渔业产业大脑、湖羊产业大脑、安吉白茶产业大脑、未来乡村、宅富通等5大标志性应用,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