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今年以来,湖州市应急管理局强势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成功承办应急管理部、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CORE)总结会,全省旅游“遏重大”攻坚战现场推进会,全省减灾救灾暨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承接全国粉尘涉燃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联网试点;印发16类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管理规范,率先填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遏重大”攻坚战226项任务已完成217项,完成率96%。
着眼建章立制,全面拧紧责任链条。一是深化党政领导责任。调整完善“1个安委会+9个专委会”全域监管新架构。推动市委编办制定《湖州市市级部门职责争议快速处置实施办法》,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探索野生动物观赏展演、网络餐饮、露营营地等新业态安全风险防控,编制市级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二是深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出台《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全省首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季度考核办法(试行)》,压实“三个责任”。三是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创新推广“SCORE+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发展新理念,修订工贸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培育1020家融合创建企业。
谋实落细举措,深入推进隐患整治。危险化学品领域,部署开展危化品“三个年”和“微整治”系列提升行动,探索创建危险化学品企业精准智治“12345”体系,全面摸排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情况,并梳理汇编成册。工矿领域,制定《湖州市工贸行业涉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导则》,推进19家铝加工深井铸造、50家涂层企业、245家重点使用危化品企业和1202家涉及有限空间企业专项整治。其他行业领域,部署开展重点运输企业“扫雷”行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防范路面坍塌整治、燃气领域安全整治等行动,全面整治风险隐患。
强化执法问责,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是抓从严执法。截至11月底,全市共立案1185起,处罚金额3551.36万元,罚款收缴率100%,事前处罚率97.67%。推动行刑衔接,移交公安机关立案16起。全国首例危险作业罪案在南浔宣判,并入选应急管理部《2021年第一批安全生产优秀执法案例》,危险作业罪立案实现区县100%全覆盖。二是抓追责问责。开展“一案双查”,既查事发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也查属地、部门监管职责和专委会的履职情况。三是抓曝光监督。出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曝光问题协同督促整改机制》,在《小璐说安全》等主打栏目设立“安全生产曝光台”,依托《联播调查》栏目,连续9期曝光“遏重大”领域安全隐患问题,形成震慑。
聚焦数字赋能,高效打造救援体系。一是强化数字应急建设。在吴兴区、长兴县率先建成融合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和全域应急指挥无线通信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可视化互联互通。二是强化应急力量培育。建立18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安吉县组建森林防灭火专业救援队,培育燃气、电力、危险化学品等19支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三是强化实战能力提升。修订预案46个,开展防汛防台、长三角跨区域森林火灾、野生动物逃逸等应急演练;出台《湖州市突发事件快速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共用、应急处置联查联防、应急救援联动共保。
打通末端神经,奋力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站建设。全市75个乡镇(街道)100%挂牌成立应急管理站,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融合。二是推进全民应急素养。积极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和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推进企业百万员工大培训11万余人次,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1.9万余人次,任务完成率分别达137.9%、164.3%。三是推进责任险托底保障。推动安责险扩面,我市应保企业254家,参保率100%。开展巨灾险调研,学习优秀方法和经验,提炼巨灾险推广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