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织里公安分局

在“童装之都”看见最美警队

  夏夜,织里公安分局为企服务窗口格外热闹:办公大厅灯火通明,包括民警、律师、志愿者在内的12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或提供户籍迁移服务,或进行劳资纠纷调解,或紧盯着数字驾驶舱,通过民芯对讲系统实时处置警情。

  这是整个湖州体量最小的行使县级职权的公安局,却管辖着“中国童装之都”:实有人口超过45万(其中35万为外来人口)、童装类生产经营主体1.4万余家、产业工人逾30万人……

  与童装企业集中、外来人口聚集、治安相对复杂相对应的,是织里公安分局工作的井然有序,以及辖区治安的持续好转。

  要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治理方法。去年8月,织里公安深化警源治理工作,探索构建“e企安·365”工作体系,打造“枫桥经验”企业版,实现了警情同比下降11.2%,矛盾不出企业,就地化解。

  从太湖南岸一条0.58平方公里的“扁担街”到如今的“中国童装名镇”,从以前的治安乱点到如今“秩序好、出事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浙江治理示范点,织里交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高分答卷。

  全国首创“e企安·365”工作体系

  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织里因织造业兴盛而得名。这里集聚着全国规模最大、分工协作最紧密的童装产业群,也带来了企业群体大、流动人口多、治安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数直线上升的难题。

  “特别是传统接触型犯罪弱化,非接触的涉网新型犯罪成为主流,强化打击查处已然不能成为处置的最有效方式。另外,企业内部矛盾解决方式依然比较单一,非警务类警情依然占据大量资源,缺乏源头上的治理举措。”织里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张国兴说,他是个老吴兴人,有着28年的刑侦、治安工作经验。

  一边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一边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不断提高,新时代警源治理被提上了日程。

  “我们将所有警情进行专项分析,发现织里的重头治理工作依然在企业内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好企业自治工作,是警源治理的‘必答题’。”织里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爱国介绍。

  2022年下半年,“e企安·365工作初见雏形。

  彼时,织南派出所会同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e企安·365东尼电子员工服务中心,入驻公安、街道、社区等6个部门窗口,一站式做好员工入离职手续、居住证登记等工作,全力解决企业员工办事多头跑、安全防范难等问题。

  这是全国第一家“e企安”自治服务点。在这里,有安全顾问、有内保专班、有安防培训场地、有员工服务热线、有调解工作场所,并通过员工推、车间选、支部聘的方式选聘12名安全顾问。

  在危机中孕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e企安·365”打造着现代化警务体系中的企业版“枫桥经验”。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e企安·365”把辖区主要企业、单位放进同一个框架体系,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纳米”,实现“同芯治理”。通过“民芯对讲”实时对讲应用,550家企业、单位安保负责人可以在线与派出所交流,实现警企沟通“零时差”。

  每月,织南派出所通过“e企安·365”召开行业例会、组织安全巡防、规范合同签订,让业内人解决业内事。开发的“e企安·365”为企服务平台,每月智能评估企业平安态势,有效指导企业开展自我管理、自主治理工作。

  紧跟其上的织北派出所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革大潮,以“湖警智治·芯大脑”应用为契机,优化派出所勤务机制,创新破题开发支撑组件,搭建了钉钉虚拟关联组织架构,将辖区小区物业、商场市场、危化单位等共计11类179家单位,分类纳入到“平安织里自家人”内,建立线上交流群,使其“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做好自家事”,逐步巩固常态化的群防群治队伍。

  企业自治改革最大的红利,便是企业平安指数直线上升。该项工作推行以来,织里涉企经济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分别下降13.5%、9.5%、6.6%。

  在长三角首创生态警务“联勤+”

  “以污染环境罪判决被告人周某荣等28人有期徒刑九个月至四年五个月,最高处罚金二十万元。同时发布从业禁止令,责令周某荣等被告人自判决生效之日起5年不得从事与危险废物处置相关业务。”

  在南太湖法院庭审现场,法官落槌,余音回响,织里公安分局织东派出所民警徐建根和江苏吴江区公安分局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沉默良久。这起横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生态环境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这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的生态环境案件,此案的成功办理斩断了横亘在浙苏皖三地非法处置危险废液的产业链条。

  50岁的顾春江是吴江区公安分局七都派出所社区民警,这是他第一次在湖州见证一起案件的宣判。为了这一刻,织里、吴江两地公安、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在三个月时间里,跑遍了浙苏皖三省10个地市,最终将破坏生态环境的28人绳之以法。

  太湖沿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2021年9月起,顾春江把工作地点搬到了太湖边浙苏交界的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也是长三角首个省际生态联勤警务站。

  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中,公安、环保、安监、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六个部门联合入驻。每天,徐建根、顾春江,与驻点在此的工作人员一起,针对省际交界生态警务工作存在的治理难点,常态化开展警务合作,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发展。

  太湖南岸水域面积多、农业项目多、工厂企业多,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的建立,打破了部门壁垒,通过生态“联勤+”,实现对违法捕捞、污水偷排等异常情况自动识别预警,高效处置各类案事件。

  以乔溇为圆心,两地还建立9.2平方公里的联管核心区,对重大警情、案事件联动联处、就近处置,实现零距离守护。在联管核心区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野泳劝导、禁捕宣传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1次,发现环境问题28个,搭救跳河轻生者4人,涌现出“四代治水”的先进典型宋松元。

  借力数字化改革的东风,两地公安研发“织里净·铝灰全流程监管”应用场景,对周边18家铝企生产线全流程监管,精准测算铝灰出入厂产量,实现铝灰非法处置“零发生”。

  生态警务联勤,同护一片山水。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织里公安分局打造的“联勤+”生态警务新模式, 为长三角区域竖起了生态屏障。

  群防群治“织”起平安公益联盟

  由30余名女企业家组成的社会组织“平安大姐”,多年来为新居民调解各类纠纷1320起,成功调解1297起,化解成功率98.3%。

  2022年底,一家服装厂拖欠大量加工费。“我们来帮忙解决。”身着红衣的平安大姐此话一出,仅用三天时间就联系上了老板家属,通过协商、垫付、公益基金担保等方式,完满地解决了加工厂的燃眉之急。像这样的纠纷,平安大姐每年要解决900多件,挽回损失1700多万元。

  “我们的大姐都是在织里做生意的,企业稳定、有爱心、居住满5年都是必要条件。”“平安大姐”徐维丽说,女人说话比较有耐心,也有过来人的经验,很多劳资纠纷往往聊着聊着就解决了。

  正如她们穿的红衣一样,平安大姐们热情似火,出了名“爱管闲事”,谁家拌嘴、谁家吵架,她们都第一时间前去劝解。

  现在,徐维丽整个家庭都是“新织里人”,有很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驱车穿行织里的大街小巷,“织里·知礼”的新风景随处可见。通过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新老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一批正能量公益联盟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几年间,织里公安分局又先后促成“平安公益联盟”、志愿者服务实体平台建立,不断发挥群防群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群防群治力量由原来的不到500人,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平安大姐、爱心妈妈、濛初护学、金融卫队等各个年龄段的平安志愿者队伍正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平安公益联盟成为织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织里镇从“扁担街”一路走来,用勤劳和汗水书写了无数生动鲜活的故事。清“枫”徐来江南岸,扬帆启航正当时,织里公安分局正在太湖南岸织就一片山水相融、警民共生的新风“警”。

  文/俞黎新

  本版图片由织里公安分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5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6版:“八八战略”20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湖州老干部时报
   第10版:专题
   第12版:园地
在“童装之都”看见最美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