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玄吉
南山南这个地名,曾几何时映入我的脑海之中,我确实已经淡忘了。我不知道这地名是何人所取,初识其名,总以为它在山之南,其实不然。它之所在,只是挨近起伏的南山而已。
由南山南,我便自然而然想起了历代诗人含有“南山”的句子来: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王维,“终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宋,辛弃疾,“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仰慕古人的才情妙思,带着几分诗意去看南山南,自然会有一种别样的情调。
傍晚时分,雨后天晴的南山南,空气格外的清新。已近黄昏,西天涌起了铁青色的云层,夕阳渐渐地落在远方的山际,泛起淡红的光。路的主干道旁已停满了车辆,田间已经有不少游人之影在晃动。
放眼望去,南山重峦叠翠,满山满垄的茶树,经过夏天的风雨三番五次地侵袭,毒花花的阳光的曝晒,它们依旧青翠欲滴,充满生机。重峦叠嶂中,这一抹抹绿色正寄托着当地茶农来年早春三月收获的希望。这绿意正是给予茶农辛勤付出的回报。南山顶端高耸直立的风力发电机的大风扇叶,也许在这酷热的夏天的白昼,不停地运转,到了傍晚时分也想休息片刻,看上去几乎纹丝不动,处于静默的状态。
在南山南田间漫步,让晚风拂面,吸着清新空气,目视眼前的花海,总有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
曾经记得还是在多年前,也是在一个有温度的夏日的傍晚,那时,此处田间散放着草绳编织的各种物象造型。虽说有几分形似,但感觉总少了一点神韵,它们与眼前鲜活的向日葵相比,还是逊色一筹。
南山南的向日葵秉持它们特有的精神本性。目之所及,每一株向日葵都拥有一根粗壮的杆支撑着,保持平衡,绝不会让你感觉它们轻浮。杆子上,层层叠叠的叶子就像一把把蒲扇,衬托着花盘,它们似乎懂得:花儿再好,也要绿叶相扶。
南山南这里的向日葵大概是花农们分两波撒种的,早撒的那一波花已谢去,它们悄无声息地结出了粒粒饱满的葵花籽,就像一个个装满丰盛果实的大圆盘。暴风骤雨的打击以及烈日直射,经历了风雨反而使它们变得更老练。曾经的光鲜亮丽都已成为过往,它们个个低垂着头,觉得立足于眼前的持重、沉稳、谦逊的姿态,才是最重要的。
纵横交错的田间,另一波向日葵长势正是旺盛,花若金盘,引来了不计其数的小蜜蜂,它们在花盘上“嘤嘤嗡嗡”的,直至黄昏时分,南山南的葵花还是让它们留连忘返。这些葵花高矮相间,茁壮挺拔,亭亭伫立,它们英姿勃发,微仰着脸,仪态大方,笑迎着八方的游人的到来。人们纷纷掏出相机取景拍摄,与向日葵无限挨近,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姿势一起留个影。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喜爱一种事物总有一个理由,人们之所以对葵花喜爱,是因为它面对风雨、烈日毫不畏惧。花开时节,充满朝气,对生活秉持着热爱,始终向阳而生,追寻阳光的脚步,心怀坚定的执念,永不放弃。花落之时,保持豁达、沉稳、持重的姿态。
此时暮蔼四起,怀着一份眷念,我们离开了南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