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猪记

  ○ 铁牛

  1969年11月23日,那是我下乡第五个年头,那天正值食品站来莫蓉金家庄收猪的日子。这天猪收得特别多,食品站的运猪船装不下了,临时要我生产队加运一船猪到湖州。生产队长杨老伯带着我和另一知青贾新民3人,匆匆搬了个矮灶,干柴和米,约在10时前开了船。那天本是阴天,船驶出不久风越刮越大了,快摇到旧馆时天开始下雨了,天气也骤然转冷,而我们没有带雨具,身上也仅仅是一件秋袄,老天爷丝毫没怜悯之心。小雨中还夹了雪,而且越下越大。虽说已到了小雪季节,但往年这时节下雪极少,这年雪来得特别早。不一会身上几乎湿透了,总算到了旧馆可背纤了,背纤可比逆风逆水摇船快上三倍。我和贾新民到塘上去背纤了,由于冷我们在雪地里拚命地奔,西北风越刮越紧,又是逆风逆水,船的行速仍很慢。其时柴早淋湿了,再说这么大的风也根本没法生火。肚皮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尽管旧馆升山都有商店可买果腹之物,可我们3人囊中均空空如也!除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已没有任何奢望了。就这样一步一踉跄地拼命背纤,身上仍没一丝暖意,手冻得越来越僵硬了。船上的杨老伯处境更槽,只见他躬着身子不停在跺脚,可我们无法替换他,因我俩掌舵的本事实在太差劲了。到了八里店时天已经黑了,我们也只能下船一起摇撸,直到晚上九时多,才到了湖州东门猪仓库。此时我们3人已浑身湿透,手脚也几乎冻僵。猪仓库的农民工也已是望眼欲穿了,因正常情况是晚饭前可到的。看到我们如此狼狈,赶紧帮我们把猪赶上去。猪走的是个坡道,猪粪上面已尽是积雪,而且还结了冰。我们手脚已冻僵根本没法走,硬是在管猪仓库的农民兄弟搀扶下,手脚并用地在猪粪中爬了上来。好在仓库里有的是柴,农民工朋友赶紧为我们生了火堆,帮我们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烘,将他们的衣服借我们穿,虽说是猪臭哄哄的工作衣,但当时穿在身上可比貂皮大衣更珍贵!

  身子是缓过来了,可饥肠辘辘的煎熬又袭来了。还是农民朋友帮我们淘米烧饭,所幸开船前由于是帮公家运输,供销社特批供应了10只油头腐,在没有任何佐料的情况下只放了点盐,但当时我们感觉味道美极了!在以后50多年的日子里我似乎没有吃到比这更味美的食物。直到此时我们才想起应谢谢他们,谢谢我们的农民朋友,在当时的时髦话叫“阶级兄弟情”!

  人暖和了,肚子也填饱了,衣服也干了!大概苍天也知道了我们的困境,风小了雪也停了,虽说累得不行,但总得回去,在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在第二天午饭前我们终于回到了生产队,正好是一天一夜。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天一夜不过是一刹那,但对我来说这一天一夜几乎接近了死的边缘。不管怎样,我们总算为生产队挣了12元的收入。我们每人挣了一毛五一天,两天共三毛钱的补贴和二天工分。朋友你莫笑,你莫小瞧这12元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愿我们的子孙能从中有所领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长三角
   第07版:法治
   第08版:副刊
我在山前等你来
月竹图(水墨)
中秋,水银般的月光撒向人间
雨具的记忆
送猪记
吴亭问月
我听到一声秋虫的鸣叫
送饭
秋水故园(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