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
砚痴沈石友藏有一枚“玉溪生小像砚”,明人之物。据砚石上的铭文:“予得宋人写《无题》诗卷子,首列玉溪像,脱失过半,落墨潇洒,非龙眠一辈子不能到。因属包山子摹此砚背,及刻成而,陆已谢世矣。万历丙子冬。仲石记。”(《沈氏砚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可知此砚是明代一个叫仲石的人,因为收藏有宋人写《无题》诗卷的卷首有李商隐小像,怀疑是李公麟手笔,所以请文徵明弟子陆冶描摹到砚石上,不过非常遗憾的是,等砚台刻好,陆氏已经去逝了。万历丙子,即1576年。
二百多年后,著名金石家翁方纲也看到过此砚的拓本:“秬香兄以玉溪生像研拓本求题,视其神采,飞腾如女子,制作之精可想见矣。愚有上官周《唐宋诗人像》一册,至玉溪微病其多态,今始知上官氏之学有渊源。非妄为者。中石不可考。嘉庆二年(1797)岁次丁巳秋八月二日。北平翁方纲。”(《沈氏砚林》)江秬香,名凤彝,晚号盥道老人。钱塘人,嘉庆三年(1898)举人,官景宁教谕,工篆隶,嗜金石,搜罗考撰,既富且精。与黄易、翁方纲皆友善。从翁氏题跋,尚不能知道此砚是否经江氏收藏?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人,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老师。翁方纲原本对其所画《唐宋诗人像》中李商隐“微病其多态”多有微词,看到此砚所刻李商隐小像状如女子,才知道他原来是有所本,不是向壁虚构的。
“玉溪生小像砚”递藏情况不详。在沈石友之前,原是俞廷瑛箧中之物。见《清稗类钞》鉴赏类下,“俞筱甫藏玉溪生像砚”条下:“玉溪生像砚,高七寸五分(宋三司布帛尺),宽五寸二分,厚一寸三分。琢池方式,近趾处稍狭,背面琢圆式凹下,而像凸起。像半身右向,结带巾,衣后有花纹方式,略如补服而稍下。其上方题云:‘予得宋人写《无题》诗卷子,首列玉溪像,脱失过半,落墨潇洒,非龙眠一辈子不能到。因属包山子摹此砚背,及刻成,而陆已谢世矣。仲石记。’右下角有‘秬香心赏’白文印,左边稍下有‘宪成’朱文印,右侧题云:‘秬香兄以玉溪生像砚拓本求题,视其神采飞腾如女子,制作之精,可想见矣。愚有上官周《唐宋诗人像》一册,至玉溪微病其多态,今始知上官氏之学有渊源,非妄为者。仲石不可考。嘉庆丁巳秋八月二日,北平翁方纲。’‘苏斋’白文印。砚趾左偏,石友题云:‘我读韩碑诗,顶礼玉溪像。千古翰墨缘,神交结遐想。’光绪初,此砚曾在俞筱甫家,疑即沈石友所藏者也。”其中所云,均与沈石友拓本吻合,可见确为一物。俞廷瑛,字小甫、筱甫。江苏吴县人。官浙江通判。工诗词,著有《琼华室词》。
1912年,吴昌硕为沈石友铭是砚云:“包山妙笔摹玉溪。端石砚刻神仙姿。沈郎得之日临池。雪窗更和无题诗。壬子(1912)嘉平月。石友属。安吉吴昌硕题。”(《沈氏砚林》)甲寅(1914),张尔田编撰《玉溪年谱》成,得知沈石友藏有“玉溪生小像砚”,于是请吴昌硕为中介索观,没想到沈氏竟然精拓一纸以为赠,令其大喜过望:《玉溪生研像藏虞山沈石友许,余编〈玉溪年谱〉成,介缶庐索观,石友精拓一纸见赠。像为宋人所绘,燕服萧然,陆包山手抚,仲石上石也。喜极欲狂,赋诗二章为寰中唱》:“瑶林琼树玉壶冰,想见精纯下笔能(元遗山《论诗绝句》:‘精纯全失义山真。’‘精纯’二字,玉溪诗定评)。割得蟾蜍一泓紫,天教翻劫出吴兴(义山紫蟾蜍石研腹篆‘玉溪生山房’五字,藏吴兴陶安定世家,复以进御,见《春渚纪闻》。今此石亦归沈氏,又一奇也)。”(《张尔田书札》,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这里提到的“陶安定世”,实际上应该是“陶定安世”之误。位于广东肇庆的七星岩风景区有一块“张宋卿题名”刻石,其文如下:“罗浮张宋卿、华阳王子渭、吴兴陶定,乾道丙戌(1166)暮春廿日同游。后三年己丑(1169)秋九月十二日,以漕事至此,陶定安世。”由此可知,陶定字安世,是南宋时期的吴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