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炳根
中国春节,新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
喜讯不胫而走,仿佛是冬天雪野里燃起一把火,瞬间红遍了祖国南北,激情四射的国人,喜上眉梢奔走相告。由此,我不禁浮想联翩。
春节在哪里?
春节在炎夏子孙的档案里。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春节文化底蕴深厚,春节历史源远流长;春节情怀张力无限,春节如今走向世界。
数千年来,春节早已超越了节日的范畴,它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它像一部活的史书,每一个春节,都在讲述着中华民族的传奇故事,传递着千年不变的深情厚谊。
春节在急速奔驶的路途中。春节回家的路,变得通畅。游子们早早在网上订购机票、车票、船票,期待那一天,乘着航机、坐着高铁和大轮,穿行于蓝天白云之间,奔驰在绿水青山之上,驰骋在浩瀚海洋之中。我们再也不会为回家过年时的一张机票、车票和船票而发愁。回家的路途,显得那么的快捷。如今,全国各地的交通网十分发达,城市公交可直抵家门口;农村也有乡村公交招手可停。安全、快捷的“最后一公里”交通理念,更是缩短了家与游子间的距离。每逢春运数十亿人次的脚步挪动,依然显得十分井然有序。
当渐渐靠近自己熟悉的那个家时,顷刻间,我们已经嗅得家家户户飘逸出那阵阵年货的香味。当回家过年的游子们,走进楼道、宅门,按醒门铃或敲响门框,喊出“妈,爸,我们回来了!”此时,门内的父母亲笑颜逐开,一声“快进来,快进来!”倏然间暖意遍布全身……
春节还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上。春节回家的包裹,拎得厚重和多样。子女们早早在工余时间,去商场超市仔细挑选购物,给父母长辈捎的礼品中,装进自己的孝心;给兄弟姐妹带的礼物中,放入自己的爱心。彼此间虽然只分别了短短的一年,却要在回家的包裹里,装进自己对家人那一派温情脉脉的暖色粉彩。
春节在芬芳浓郁的香味中。自家的锅灶上。过年的鸡鸭肉鱼在等候烹饪。当年母亲忙碌的画面浮现眼前,剁肉元、做鱼元,汆爆鱼、炸酥肉,烩酱鸭、煮白斩鸡,她是样样精湛。香味,先是从灶头上两口锅的锅盖缝隙中,一丝一丝穿出,再在锅灶上方,一圈一圈盘旋,然后在厨房上空一簇一簇穿越,最后是一团一团在整个厨房弥漫。这香味中有酱香、油香、料酒香、葱姜香,鸡香、鸭香、肉香……我张开大嘴呼吸,享受这满屋的扑鼻香气,呼吸那浓郁年味的香气,在心田里描绘一幅春节美味图。
春节亦在各地的民间娱乐形式中。家乡的“梅溪旱船”,每逢表演季,让整个乡镇沉浸在旱船舞的海洋里,一派热闹和喜庆的场景。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习俗对亚洲其他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今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华人社区在全球的广泛分布,“春节”的庆祝活动也逐渐扩展到其他大洲。2000年春节前夕笔者出差在澳大利亚悉尼,目睹在唐人街上,当地华人华侨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身着各色各样唐装,欢庆祖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盛况也吸引了当地不少外国人驻足观看。
春节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春节在全球所有华人心间。中国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内涵正在不断发展、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