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春联

  □小小说

  ○ 朱耀照

  除夕到了,高畈村一片热闹。打扫房子,洗刷家具,准备丰盛晚餐,人人开心地忙碌着。

  这天,陈老师很早起床。他理了理稀疏而长的白发,开了门,裁了红纸,磨好墨,等待来家写春联的人。

  没多久,一壮汉走了进来。这是村里搞基建的,在去年初曾得重病。为救他,妹妹给了一个肾。如今身体恢复正常,走起路来脚步“噔噔”响。

  陈老师便摊开红纸,写了起来。先是一个横批:“孝友家风。”

  再是一副门对:“割股疗亲佳话再,开门纳福续篇新!”

  这个村曾有五次“割股疗亲”的孝举。对联引用了这个典故。字写得古朴厚实,看去像石块垒成一般。

  “字好!意思好!写出来我的心里话!”那壮汉连连称赞。

  不久,又一人走了进来。是老木,银岩山前村人。近几年当地搞开发,老木是热心支持者。捐钱不说,一有空就上银岩山,寻思着怎样开发的事。

  陈老师曾去过老木家,知道他家房门正对着银岩山上一块凸起的巨石——狮子头,也了解到老木儿子这一年考入名牌大学,便不假思索,写下横批和对联:

  “江南佳境;人行善道行天下,门对银岩对狮头。”

  上午,陈老师家,来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来时满怀期待,离开满心欢喜。他们一如既往,从没想过到别处拿春联。

  陈老师写春联,13岁开始,到现在78岁了。篆隶楷草,炉火纯金;旧词新句,切合人意。而且从不收分文。人们敬重他的文才和书法,更敬重他的为人。

  下午两点,没人来了。他挥一挥有些麻木的手,想休息一下。忽然站了起来:怎么,还有一个人没来?

  这是一个老姐。丈夫几年前病死了,现今一个人过活。

  陈老师关了门,拿着红纸和墨汁,慢慢走过一座桥,然后沿湖原江的流向,往霞黄村走去。

  霞黄村形似凤凰。南边山势呈虎踞之形,另外三面被湖原江盘龙般包围。而在村西南,则是霜谷溪与湖原江交汇处。

  到村口,便遇到王老太邻居。那邻居忙搀扶着他,说:“陈老师,我正要到你家拿王老太的春联呢!”

  两人脚不停地到了王老太家。王老太坐在椅子上,脸色有点苍白。旁边,大包小包,是村里送来的年终慰问品。

  王老太眼睛有些湿润,说,身体越来越差了,看了病,吃了药,也没效果,不知能不能熬过来年。

  陈老师忙安慰几句,然后在光滑的桌子上摊开红纸,拿笔蘸满墨汁,沉思了一下,便写起来。

  横幅:人间正道。

  门对:天轮晴雨,天道有常;人存苦乐,人生无悔。

  当写到门对的最后一个字时,一滴眼泪坠了下来,溅在红纸上,开出一朵淡红的花,异常醒目。

  春联贴好后,路过的人不禁驻足观看,有的还品评几句:

  “字半楷半草,笔势力透纸背,显示陈老师全部功力!”

  “当了三十年的妇女干部,为了工作却选择没要孩子。王老太是真正的公而忘私!陈老师用这来总结和安慰,精辟又独到!”

  ……

  “这也是写给陈老师自己的。是他过往的总结,人生的感悟。从中,我读到了‘穷且益坚,乐观向上’这八个字。”比陈老师小两岁的老黄眼睛湿润了。

  老黄的眼前,浮现出陈老师的身影:两只脚掌都往内翻90度,步行时一瘸一拐地艰难扭曲;考上财政学校,因故没能上学的痛不欲生;回村劳动,一天拿六个工分的无奈酸楚……

  第二年,陈老师离开了人世。而王老太枯木逢春,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如今,她的门前,那副春联依然完好。那一朵泪花,也依稀可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区县
   第07版:副刊
   第08版:视野
春节在哪里
迎 春
写春联
花好岁平安
年猪二三事
车 缘
芦苇苍苍
家山回望横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