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国红
邓丽君《小村之恋》中有几句情感真挚的歌词:弯弯的小河/静静的山冈/依偎着小村庄/我时常时常地想起你/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美丽的村庄/美丽的故乡。故乡犹如一个人的母体,人生的列车无论行到哪里,心中都像是有一根无形的脐带牵连着,在每个魂牵梦萦的时刻,将你拉扯回日思夜念的地方。
新近读倪有章老师的散文集子《十八里家山》,唤起很多此类似的情愫。
倪老师的人生从一个叫“俞塘”的小山村出发,赴嘉兴读大学,一路“上南落北”,后来又落脚在老县城“乾元”直至退休。在这个特殊的站点,他蓦然回首,《家山北望》,忽然发现童年和曾经追求的远方不过十八里。然“几十年过去,回望小山那么近,触手可及,又那么远,再也望不见原来的样子。”面对故人远去,老屋征迁,无处安放的桑梓眷恋,一个读书人所能做的便是用文字记录这些远去的风景:人事、建筑、风土民俗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讲述如何求学交朋友,跟随家人体验做客人品地道美食的开心,捉野猫,打弹弓,抓黄鳝,以及感悟春秋美景的种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并坦露心迹,诉说生活困顿,同时也将注满苦味药水的尖针探入到了生命里最疼痛的地方。尤其是《爷爷安心》中“无数次在梦里出现爷爷那令人可怖的情形,我看见爸爸在给爷爷墓前洒酒的时候,他居然流下了滚滚的热泪。”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苦难的人必须勇敢地背起生活的十字架,因为那就是命运。“我们那时,欠爷爷的太多了”“至今,对于爷爷的怀念,夹杂更多的,是一种自责。”求真求实有情正是散文的生命和其富有的独特魅力。这种感人至深的愧疚,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我很欣赏倪老师能直面真相的尴尬,实现境界的超越。他不加掩饰地还原了现实本真的状态,他不刻意追求精巧,极其恬淡简洁的文笔,就像是中国艺术之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删繁就简成就的风格。这是一种反向的思考,一种更为自然的审美,是超越错彩镂金的芙蓉出水。在这一节回忆氛围浓厚的自然主义车厢里,读者和作者仿佛成为同行的人,大家在被唤醒的往事里一起探讨人生命题,共同感受文字背后的丰富情感。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隔着时间的磨砂玻璃,车框框住的一帧帧俞塘山风景依然鲜活,那里山水相依,桑竹掩映,倪老师在快活地斫柴,捡橡粒,极目眺望诗和远方。这本书让读者看见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俞塘村的山川风貌,更见证了倪老师当初在故乡紧张求学的步伐。他的梦和志向曾经在这里发芽,如今出走半生重回到“母亲”的臂弯,百转千折的“忆旧游”里,那些琐碎细微的生活的场景填充了《十八里家山》的叙事,书的完成,起码在精神上实现了踏足昔日故乡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