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在阳台上看高铁

  ○ 洪明强

  我家住28楼,房间虽不大,可阳台上足有7平方米,摆上几盆不同颜色的玫瑰花、兰花,再种上几盆绿色植物,无论什么季节,阳台上总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每天除赏花外,我还会扑在阳台上,俯瞰湖州快速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感受着这条跳动的城市大动脉。放眼望去,楼群的缝隙间,能见到道场山顶的多宝塔。其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七层八面,飞檐翘角,曾是湖州古代的地标。

  去年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我站在阳台上,静候着从上海开往湖州的首发高铁列车。那天,阳台外的空气格外清新,能见度透彻,西南角上的山峦层层叠叠,山坳里,那条新建的沪苏湖高速铁路离我家的阳台,直线距离不超过6公里,铁轨在阳光下已被染成金黄色。因首发,高铁停靠在湖州东站的终点站。中午11时许,这条通往湖州站的新建的沪苏湖高铁,迎来了从上海虹桥开往湖州的第二列“和谐号”高速列车,与杭宁高铁并道后,我远眺其快速驶入了湖州高铁站。从此以后,每天有178列高铁停靠在湖州高铁站,还有100多列高铁途经湖州。京沪高铁、商合杭高铁,与杭宁高铁、沪苏湖高铁,形成了一张东西南北的高铁网络,一列列“和谐号”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或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或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另外,湖州,安徽的广德、宣城、宁国,坐高铁去上海,再也不用绕道杭州、嘉兴了,省钱又省时。湖州进入高铁时代后,沪苏湖高铁成了我家阳台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记忆里,湖州外出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轮船。我知道火车有很多节车厢,火车头还会冒出白烟,那是在梦里,离我很遥远。第一次看到火车,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我们几个儿时的小伙伴,步行了3个多小时,来到了三天门火车站,这就是杭长铁路,是一条专为长广煤矿拉煤的运输通道。在火车站,小伙伴们等了一个多小时,看到的是一列列拉煤火车从站台边呼啸而过,正当小伙伴们要离开时,终于有一列绿皮火车停在了站台边,从车上下来的旅客仅二三人,没有旅客上车。尽管如此,小伙伴们还是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们终于看到火车了!”

  1975年高中毕业前,学校组织了去莫干山徒步野营拉练。在游玩了莫干山之后,第3天早晨,我与同学们从庾村小学,徒步近10公里走到了三桥埠,坐火车回湖州,这是我与同学们第一次坐火车。车厢里,100多个同学(两个毕业班)挤在一起唱着歌,情绪激动,歌声掩盖了火车的轰鸣声。下火车后,我们又从三天门火车站,徒步返回湖州城,那年代还没有城市公交车,但同学们乐此不疲。

  第一次坐高铁,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与儿子去厦门旅游,坐在车厢里,我整个人像是要飞起来似的,车窗外,湖泊、树林、大桥、田野等,在我眼前飞逝而过。车厢内的显示屏上时速350公里,如此神速的“和谐号”,银龙一般,带着风,带着力,带着儿子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一路风驰电掣,3小时后便抵达了厦门,而如果是“绿皮”火车,一路颠簸,则需要10多个小时。

  我喜欢站在阳台上看高铁,尤其是大伏炎天,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空晴朗,能见度特别清晰。傍晚,我在空调冷风的吹拂下,远远望去,太阳已落下山顶,火红的余晖照在铁轨上,宛如一条会变色的绸带,而来来去去的一列列高铁,像极了一条条快速爬行的蚕宝宝,很快便消失在山坳里。从高铁的消失中,我忽然读懂了时光是永不回头的深意。

  前几天,我来到了沪苏湖高铁的立交桥下,实实在在近距离体验了看高铁时的冲动与惊喜,有人说:“高铁的呼啸声,就是一种噪音。”可我觉得,那是一种催人奋进,拨动心弦的天籁之音,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奏响的时代交响乐,是历史演变前行中动人的跫音。

  我每天站在阳台上,向远处深情地眺望,在湖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一列列“和谐号”高速列车,每天飞驰在湖州的绿水青山之间,在这里,我看见了“中国速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夏日话蝙蝠
站在阳台上看高铁
台 风
蝶 蜕
宁静的塘湾 (油画)
看 戏
我是自由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