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中超
初夏。江南,绿肥红瘦。
每天漫步在湖城的街巷,天空中除了尽情流动的绿意外,最能闪亮双眸的,要数那些石榴花了。它们穿越了斜风细雨,皆仿佛应了昨日之约,与你我再次相遇。它们在春天里抽绿、孕育,不与百花争芳菲。好似只为一个等待:“五月榴花照眼明”。也许因此,初夏的五月,又常被人雅称为“榴月”。
每晚漫步长岛,看到那些花满枝头的石榴树,总忍不住走近它们。没有高大的树冠,但每一根纤细的枝条上,却也花团锦簇。不论含苞欲放的花蕾,还是朵朵盛开的石榴花,皆一身的中国红,灿若明霞,绚烂之极,更是天下最美的颜色。它们犹如一个个喜庆的风铃,在风中不停地舞、不停地唱。又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热情、奔放,总不时给人们以希望。
古人云:“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在这样一个时节,若经一场小雨的洗礼,再看那些朴实的花儿,此时的它们,则更显得娇艳欲滴。少了风尘的粘附,你看那一身的红嫁衣,带着滴滴雨露,好似大自然特意为它们镶嵌的颗颗宝石,尽显一身的美丽与富贵。
石榴,又叫安石榴、若榴、丹若等,原产伊朗,阿富汗等地,后经丝绸之路传到我国。据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唐代孔绍安在《侍宴咏石榴》中也曾写道:“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两层意思:一是石榴树,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二是诗人心中一丝丝惋惜之意:“只因到中原的时间比其它植物晚,所以赶不上春天,无法同其它植物竞相开放……”然而,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花开花落终有时,适者生存。即使在平淡中,只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美,那都是件非常值得尊重的事。
在传统文化中,石榴花开满枝,预示着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红彤彤的果实,透露着喜庆与祥和;人们更借石榴多籽,来祝愿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于是石榴树便成了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如在故乡,它更是常见的树种。与枣树一样,常被乡邻们奉为上宾,纷纷请进各家的宅院。
故乡的石榴,除了花开供人们欣赏外,在曾经的年代里,人们更看重它们秋天的果实累累。当满脸的微笑挂满枝头,那是它们最美的时刻。正因人们的喜爱,便不自觉地为它们赋予更多的内涵。在故乡,“榴”通“留”,更有留住之意。不管你跑得再远,正因石榴果的甘甜,它总能将你的心、你的思绪,带回故乡,并留在那片熟悉的院落里。
想起春节回老家,在走过一个小巷时,只见墙头外,几枚石榴果,如节日里喜庆的灯笼,仍高高地挂在院墙外的枝条上。尽管果皮早已被风干,可抬头仰望,似乎还能依稀感受到,它们曾经一脸的绯红。想必在曾经的季节里,主人家不忍心摘下它们,又何尝不是在给远方的亲人,留一个念想呢?
今年“五一”,因疫情,期盼许久的回老家,终未成行。如今,此时此地,又见石榴花开,欣喜之余,更多的还是对亲人们的思念:相距虽远,相思很近。只愿那火红的石榴花,早日驱散疫情,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