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行
小时候,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县城的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走一走,逛一逛,买一本心仪的小人书,再美美地吃上一碗薄皮小馄饨。哦,那幸福的感觉多像六月的毛毛雨,细细打湿每一根毛孔。
大概是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的初夏,奶奶总会带上我去一趟县城。县城离我家有二十里路程,那时县乡还没通车,赶一趟脚,得2个小时。星期天早晨,我和奶奶会起个大早,沿着露水微凉的乡间小路,一脚高一脚低向着县城匆匆前行。奶奶挑着满满两筐鸡蛋,压得扁担“咯吱咯吱”地叫唤。我挑着两只老母鸡,两只母鸡分别装在两只网线袋里,一晃一晃又一晃的。我们一路穿过叶家村,河桥村和木竹弄,约摸一个时辰的样子,我们才拐上去县城的长和公路。
我和奶奶在木竹弄凉亭小憩了会儿,又开始上路。我心里鼓荡着一股莫名的兴奋,脚步跑得欢呼雀跃,只一会儿,奶奶就被拉在后面一大截。过了南石桥,前面就是高家墩了。高家墩这儿有个火车道口,有时,道口的栏杆会放下,行人和车辆分停在铁轨两边。稍顷,一列长长的货运火车就会“哐当哐当”呼啸而来。一节,两节,三节……我默默念叨,数着一节一节从我跟前“呼呼”而过的车厢。说实话,数着数着我就数忘了。
翻过铁轨,越过黄土桥,我们从人民南路南门桥进城。百货公司、农资部、干货店、水果店、小吃店挤满街道两边。初升的太阳,透过法国梧桐浓浓的缝隙洒落我一身,映在我脸上。哦,雉城,那一刻,一阵凉凉的快意透过衣领直贯我的脚尖。
人民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坐落着邮局、影院、新华书店、钟楼饭店,这里是城市的闹市区。十字往西,街道两边,是临时的农贸交易市场,卖菜的,卖肉的,买菜的,逛街的,熙熙攘攘挤成一片。我们的鸡蛋和老母鸡就是在这零零星星出手的。鸡蛋7分钱一个,母鸡一元钱一斤。
然后,我会拿着奶奶赏给我的两角钱,一路蹦跶跑进路口的新华书店,脸贴着玻璃橱柜,挑挑选选,购上一本心仪的连环画。奶奶则会在新华书店隔壁的供销商店,扯上几尺的确良,给我们兄弟做夏衣。然后,我们沿着解放路,一家门店一家门店往东逛去。印象最深的是老剧院路口的人民照相馆,临街的玻璃橱窗,一幅幅装潢精美的俊男靓女的相片,点亮我少年灰蒙蒙的记忆。
我们选了一家靠近解放桥的小吃店,要上两碗小馄饨。薄薄的皮,小小的陷,再撒上点点的葱花,哇,那味道,至今回忆起来,还久久地在唇齿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