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冬札记

  ○ 金晓慧

  过冬。我把院里的花木修剪一番,没有太多留恋地,减却她们多余的枝条。删繁就简是冬天该有的本色。“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荒野没有词/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想到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大片的留白,空寂,却又是一个更加渺邈广阔的世界。在此时,东西方的美学默契地达到一致,无胜于有,遐想无限。我欣赏那些冬日里的枯枝,它们一部分变成了线条,简洁的,干净的,隽永的,疏影横斜水清浅,而另一部分则变成了季节的赋格,宁静致远。冬天如同几笔勾勒而成的水墨画,胜在意境。日暮时分,天际余有苍蓝,映衬着那些潇洒而苍劲的树枝,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星星点点,灯火可亲,那是我喜欢的冬日里的风景。

  人到中年,心境也向往起了冬天的那份简单纯粹。专注于“极简生活”,希望自己的生活也是简简单单的样子。之于人事,不介怀,不计较,不在意。在工作以外属于自己的时间,格外珍贵,万分珍重,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同冬天一样,没有修饰,没有繁复,不必取悦他人,尽可素面朝天。

  枯败侘寂是独有的风格,篱笆上的枯藤杂乱地缠绕着,田野边的狗尾巴草一片毛茸茸,大部分的草本植物徒留着枝干。拣择了一段萝藦的枯枝,圆锥形的果壳里是轻盈的羽状种子,插到古朴的瓶中,与枯色的莲蓬相映成趣。一些果荚崩裂,仍能看到种子,“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更多的种子已经落进泥土,正是如此,小院里的凤仙花、百日菊、鸡冠花,年复一年地开着,还有原野中的紫云英、小飞蓬、苦菜花、蒲公英、千里光,绚烂葳蕤。妈妈收藏了那些蔬菜的种子,秋葵、丝瓜、南瓜、豇豆、苋菜……她从那片耕耘的土地所得,来年又让它们回归大地。储藏是冬天特有的仪式感,特别是献给味蕾的食物。每到冬天,妈妈还是习惯做几瓶冬菜,从菜地采摘回青菜、白菜,吹风晒干,之后洗净晾干,切成小段,以盐腌制,再封闭瓶中。做好的冬菜,则可烧出咸菜滚豆腐、雪菜肉丝面等鲜美食肴。除此以外,妈妈还会忙活着制作香肠、酱鸭,晒在冬日的阳光下,能闻到空气里的一丝丝香。

  冬天当然是漫长的,到了来年的二三月还是春寒料峭,南方的湿冷渗透在空气,又无孔不入地钻进骨子里。大部分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熊,穿着蓬松的羽绒服,出门还会裹上更多。我的安静与这个季节如此相宜,在这样的清凛里,阅读像是自我的冬眠,为精神而储备。在寒夜里,阅读变得顺畅清爽,冷意令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似乎特别适合翻阅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很快就会读完大半卷。乡村的周遭是那样安静,偶尔的犬吠,呼呼的风声,而纸页带我前往更远的世界,有时是遍布冰雪的北欧,有时是种满番石榴的南美。

  阳光与雪都是冬季难能的馈赠。晴好的日子,就很喜欢晒太阳,捧一杯暖烘烘的熏豆茶也是十分惬意,冬日的蓝天是一种纯净的瓦蓝色。也会等雪来,期盼雪花创造的白色美学,增添冰寒季节的诗意与浪漫。墙角南天竹的红果在冬天愈发红艳,在雪色的映衬下显得鲜明可爱。今冬如期而至的初雪,犹如一冬的序曲,天地苍茫,岁月悠远。

  具有软绵触感的织物,新近添置的小火炉,热水袋,偶尔一顿丰盛的火锅,是这个季节很有必要的温暖配备,将伴我度过未来的几个月,一如向友人的信笺里写下的顺颂冬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凝视一棵静立的树
过年纪事
夜 茶
我们依然需要诗歌
菊黄蟹肥
越冬札记